2004/7/26 晴天
長久以來,希望在自己家鄉做研究,終於可以成行了!怎麼進行?腦子一直盤算著。心裡卻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拉扯,一個淺淺的聲音出現:「來吧!來吧!」要去哪裡呢?腳踏著油門,不自覺的就往蘇花公路開去。進入蘇花公路,左邊是蔚藍的太平洋,右邊是蓊鬱的中央山脈,我被最壯觀的自然景致給熱情擁抱著,心裡並沒有抗拒,繼續接受這一股力量牽引。穿過一個一個隧道,看到前方一個大石碑,上面刻著「南澳鄉」的字眼,原來我又回到小時候嬉戲的地方──南澳。
沿著南澳的大馬路走,左邊是漢人的社區,右邊綿延一整片山林是原住民居住的地方。我選擇先往海邊走,因為山區環境較為複雜,一路往南調查,我到南澳已經接近傍晚時分。
這裡的海灘是由碎石組成,在海邊我隨機將被海浪帶上海灘的貝殼一一蒐集,也將在岩礁上的種類採集並記錄。看見一條小溪流入海中,我沿著小溪,慢慢溯至小潭中,小潭水約有到大腿的高度,四周有豐富的植被,在河岸邊可以看到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一些瘤蜷(Tarebia granifera)和其他錐蜷科(Thiaridae)的螺,我一一將其蒐集裝帶,以便日後的鑑定。太陽在山邊漸漸沒入,我也將告別這一個「再相遇」的感動。
2004/10/22陰天
上一次的再相遇,讓我有了許多的想法和感動,希望可以努力完成各地區的「動物誌」,因為這個工作,將是使在地的住民和環境能更加親密的方法,只有認識自己的生長環境,才會讓人們再次熟悉和珍惜自己的家園。但誰來做這個開端?雖然目前國家有大型計畫在進行生物誌的製作,但地區的瞭解似乎應該是由在地者做才對,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裡規劃及盤算著!但就做吧!就把記錄先留著吧!這是我跟一些同好交流時留下的定論。
我又再來到這一條溪畔,捲起了褲管和衣袖,走進潭中較深的地方,用篩子試著將裡面的基質篩篩看,也許裡面有一些奇特的東西,最開始的一兩次除了一些水生昆蟲外,並沒有其他的生物,接下來,篩子裡面出現了台灣蜆。以前小時候鄰居相約,就到鄰近的河裡抓來加菜用的蛤仔,曾幾何時河流已經離我們很遠很遠,發臭的河流更讓我們敬而遠之,如今又見到,心中真是欣喜萬分。
與之前的紀錄結合,這河流一共找到了五種螺貝:福壽螺、囊螺(Physa acuta)、瘤蜷、錐蜷(Stenomelania plicaria)和台灣蜆(Corbicula fluminea),雖然其中福壽螺、囊螺是外來種,其他的也非希罕的種類,但畢竟這是一個開端,也許以後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紀錄到更多不同的種類。
2005/8/21 陰雨綿綿
颱風將至,遠望太平洋的波濤,一陣比一陣高,打在沿礁碎裂成千百朵的白花,消失在天際。太陽有時從雲間偷偷露臉,射出一道金光,雲朵彼此追逐嬉戲,雖然天候變化這麼大,我依例拜訪這一條海邊小河。
穿過了漢人的聚落,接近港口的時候。看到一堆一堆的建築材料堆在路邊,無意識的繼續往河邊走,印入眼簾巨大變化令我不能想像,原本水草豐盛的地方,已經被怪手狠狠的開腸破肚,水被引流到其他地方,我啞口無言的面對這些事實,一場滅族的戲無情的上演。
2005/11/11晴天
這一條河,已經失去了生命,在我的眼前他失去了生命,也許因為剛好從山區流到這裡,又正巧有沙子的淤積,因此讓這裡的流速變緩,讓這裡形成一個豐富的生態系,如果時間久了,是否它們又會回到原來的模樣?我腦子轉著。車子的油門也轉著,朝著這一條小溪奔去。
到了溪畔,看著完成不久的嶄新河道格外刺眼,陽光照在上面,水泥似乎在炫耀它的成功,閃著亮晶晶的獎牌向我示威著!我開始沿著河流往上游找尋任何殘留的生命,幾乎連其他水泥溝渠中都沒有任何軟體動物,除了一叢叢綠色的絲狀藻外,好像連常見的囊螺之類的軟體動物也沒有。
2006/8/22 晴天
過了一年了!心裡好像有所期盼,開著車又往朝陽開去,這一條小溪還是死寂一片嗎?腦子裡面一堆問號等待我去找出答案。穿過一個一個隧道,進入了南澳,左轉到了朝陽,一幢幢房子從身邊閃過,來到了漁港邊,停妥了車子,急忙下車。水泥,灰白,死寂……真的嗎?這樣一條生氣勃勃的溪流就再也沒有生命了嗎?我質疑著以前生態課說的:如果一個棲地移除其上的生物,將馬上會有其他生物佔據這一個生態區位(niche)。
我沿著這一條水泥溝渠,試著搜尋每一個細微的角落。忽然,在接近海邊的河段看到水泥壁上一顆一顆黑色的東西,記憶中這區域沒有這一種形態的貝類才對,我腦子快速的搜尋資料庫,尋找相對的貝類:圓形、黑色、貼壁、生長在淡水中……算了!直接跳下水溝,抓一個來瞧一瞧,細看是一種蜑螺,怎麼連河道的石頭上都黏附著這傢伙?定睛一看,這蜑螺的花紋變化真多,灰底上有黑色鋸齒紋、黑底黃斑、黃底黑色波浪紋,無奇不有。有一些背上為何有許多白色的點?原來是密密麻麻的小蜑螺!我被這一群「再現」的生命給感動了,生命確實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
註:壁蜑螺Septaria porcellana porcellana(Linnaeus, 1758),蜑螺科Neritidae,橢圓形外殼,殼上花紋變化多樣。腹面具有隔板,與殼頂同一端。殼口具口蓋,可以緊閉,防止軟體受攻擊。蜑螺會到處爬動,有時將卵產在岩石上面,有時爬在同伴身上就將卵產在上面。常見於河口淡鹹水交會處,有紀錄的地區包括:台灣東岸河口、南端的屏東河口及澎湖,這幾年在水族館也可見到在販賣,作為刮食水族箱藻類之用。我們並不知道朝陽的壁蜑螺來至何方,整個宜蘭仔細調查,只有在北端的頭城一帶有發現,但是否真的由頭城漂流到南澳,則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本文與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