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城市 難逃毀滅性震災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全球大城市 難逃毀滅性震災

2010年02月24日
摘錄自2010年2月24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人口上百萬的大城市,加上地震帶,是可能釀成類似海地太子港強震巨大傷亡的致命結合,地質學家警告,包括東京、開羅、洛杉磯等坐落在斷層帶上的大都市,未來都可能重演類似太子港的地震災情,而且時間可能就在不久後。

點名東京、開羅、洛杉磯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地質學家比爾漢研究,1800年全球只有北京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現在已達381座,去年全球都市化發展更出現都市人口首次超過鄉村人口,目前居住在全球面臨顯著地震威脅城市的人口約四億零300萬人,像是東京、伊斯坦堡、德黑蘭、或加州聖安地列斯斷層帶上的洛杉磯或舊金山等都市,都有可能是下次超級大地震的侵襲區。

美國地質調查所地理學家普倫提斯研究多明尼加為主,研究海地北方另一個類似造成這次太子港強震的平移斷層「北方斷層」,威脅多國人口100多萬的聖地牙哥市。

整個加勒比海和大部分中美洲都是地質活動頻繁區,加州地質學家佐貝克說,巴拿馬市九.六公里外,有一條斷層已有四百年沒破裂過。委內瑞拉卡拉卡斯位處兩塊板塊構造交界處,上次大地震是198年前。而墨西哥市,當地古湖床、又位於盆地,都屬於會增加地震震波殺傷力的地形。

美國密西西比河谷下有新馬德里斷層威脅著曼菲斯市,東岸紐約反是受地震威脅最大的都市,紐約已發生過數次小地震,顯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大規模地震,儘管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紐約平均每670年才會發生一次規模六強震,規模7以上強震是平均每3400年出現一次,但紐約許多基礎建設興建時都未考量地震風險。

比爾漢在「自然」期刊指出,地震傷亡通常並非因地震本身,而是建築品質,「最近幾次地震,建築物扮演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角色。」他希望聯國以禁止核生化武器同等努力,提出一套建物檢驗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