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7日
作者:王鐘銘
根據報載,衛生署長楊志良宣布請辭隔天發出「頻繁選舉,禍國殃民」聲明稿,指出連年選舉導致政治人物因選票考量讓重要施政停擺,因此呼籲各界共同推動全民公投,規定每隔一年最多舉辦一次選舉。
這個問題其實與鄉鎮級選舉到底該不該取消的討論相仿,其考慮都在於:劣質選舉造成政治亂象。
我想多數人都會同意劣質選舉的確造成當前的各種政治亂象,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絕對不該限於減少選舉一條。
在此問題上,認為應該減少選舉的說法,奠基於一個根本想法:劣質選舉使政治人物因選票考量而做出錯誤決策。這個想法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狀況,另一個也可能發生甚至更常發生的狀況是:優質選舉能使政治人物因選票考量而做出正確決策,劣質選舉則無此功能,使得政治人物有機會亂政。
我並非認為選舉絕對不該減少,我的意思是,如果沒有一套作法可以同時促進公民參與政治,貿然減少選舉使得公民參與降得更低,結果只會是,走向專家政治的死胡同,甚至更糟一點,政府受到的監督力量變得薄弱不堪而更趨無能。
改善台灣的選舉體質,並且使公民政治和參與式民主不再是空洞口號而能夠得到實現,才是當前要務。
綠黨曾經提出建言以改善選舉風氣,分為短期、長期措施:短期而言,降低選舉保證金、降低政黨選票補助款得票率門檻,並確實作到限制競選經費,長期而言,實現公費選舉制度。
與其考慮選舉的次數多寡,這些選舉改革才是應該好好討論的事情。至於如何實現參與式民主,則是一個更重要而且更根本、但是又太過複雜無法在此文中談論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