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在台灣地區野外繁殖定居的兩棲及爬蟲類外來種包括牛蛙、花狹口蛙(亞洲錦蛙)、多線南蜥、沙氏變色蜥蜴及紅耳龜(巴西烏龜),以下簡介這五種兩棲爬蟲類及其對台灣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
一、牛蛙Rana catesbeiana
小檔案:
牛蛙的長相不像牛,但叫聲如牛,所以稱之為牛蛙。牠們的體形壯碩,可達15公分以上,而且有很強的領域性。經常捕食比牠小的青蛙,是青蛙家族裡的暴龍。牠們有驚人的繁殖力,曾紀錄一隻體長約17.8公分的母蛙,一次產卵約47000顆。牠們的壽命可長達16年,所以一生可產卵數十萬顆。蝌蚪體型巨大,全長可達10公分以上,並會捕食其他小型的蝌蚪。
入侵史及對環境之影響:
牛蛙原產於北美的東部,所以又稱為北美大牛蛙,因為具有食用價值,被引入許多地區及國家,包括美國西岸、西印度群島、台灣、中國、日本等地。在 1924年日據時代,曾和海蟾蜍一起因病蟲害防制引進台灣,但並未成功。1951年,因養殖原因,再度引進台灣,之後有些個體因管理不善逃逸到野外,有些因信仰因素被放生到野外,並成功的在野外生存繁殖,造成台灣本土蛙類族群生存的一大威脅。
二、花狹口蛙(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
小檔案:
花狹口蛙體長平均7公分,皮膚厚,光滑,但有一些圓形顆粒。背部棕色,有一個深棕色大三角形斑,看起來很像一個花瓶。指(趾)端方形平切狀,膨大成吸盤,因此會爬樹,藏身於樹洞中。也善於挖掘,利用足部挖洞,僅需數秒鐘即可將身體埋入土中。牠們的食慾很好,一次可吃麵包蟲十幾隻,甚至還有人發現牠們吃蜜蜂。花狹口蛙的蝌蚪期很短,不到三星期,壽命約6年。花狹口蛙受刺激時,會鼓氣,甚至分泌白色毒液,因此天敵不多。
入侵史及對環境之影響:
花狹口蛙廣泛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包括中國南部、印度、馬來西亞等地,在新加坡及婆羅州等地也是外來種。台灣的花狹口蛙族群最早是在1998年於高雄林園及鳳山水庫一帶發現,目前往南擴散到屏東,往北達岡山一帶。根據研究發現,所有的台灣花狹口蛙族群個體都屬於同一個基因型,可見牠們是最近才出現在台灣的外來種。不過牠們是如何到台灣,還是個謎。究竟是跟著原木飄洋過海而來,還是有人棄養造成,尚待更進一步的研究。雖然是新移民,但競爭力很強,和台灣其他蛙類的關係,值得長期觀察。
三、多線南蜥Mabuyu multifasciata
小檔案:
多線南蜥軀幹長可達12公分,尾長可達軀幹長之1.5倍,背部鱗片上通常有三到稜脊,受驚嚇時,尾巴很容易自割。雌雄兩性的外型顏色有所不同,雌體及幼體兩側有許多黑白相間的斑點,雄體為褐色不具有斑點,但在前肢上方有黃色或橘色的帶狀斑塊。分佈於低海拔的農墾地,胎生,一次產5-8隻。
入侵史及對環境之影響:
多線南蜥分佈於中國雲南及海南島以及東南亞一帶,在菲律賓也屬於外來種。台灣最早的多線南蜥紀錄是在1992年,日本兩爬學者Oda在美濃及澄清湖發現,並確定有50隻以上的生殖族群,但引進台灣的原因不明,推測可能和人為運輸有關。目前在台灣地區主要分佈於高雄及屏東兩縣,對環境之影響,有待研究及觀察。
四、沙氏變色蜥Anolis sagrei
小檔案:
小型的蜥蜴,軀幹長雄體約5公分,雌體約4公分。身體背面淡棕色或棕色,,有鮮豔的橘色喉囊。喜歡停棲於大樹的基部、灌木或水泥柱上,高度通常不超過 1.5公尺。非常敏捷,不容易接近。有很強的領域性,並藉打鬥驅離其他接近的蜥蜴,甚至會咬人。雌體一窩產卵1-2個,埋在沙堆或落葉堆中。
入侵史及對環境之影響:
沙氏變色蜥原產於古巴及其鄰近島嶼,台灣2000年於嘉義水上鄉境內發現引入的族群,可能從寵物市場逸出,但引入原因不明。沙氏變色蜥在北美、夏威夷、墨西哥、中美洲等地都屬於惡名昭彰的外來種,因具有強烈的領域性及競爭力,對當地的蜥蜴族群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台灣目前也發現沙氏變色蜥對台灣野生蜥蜴的生存有排擠效應,值得注意。
五、紅耳龜(巴西烏龜)Trachemys scriota elegans
小檔案:
體長可達28公分,背甲在幼龜是翠綠色間有黃色條紋,成龜是灰褐色,眼後都有一條紅色縱帶,這是牠們最主要的特徵。生活於池塘或水流緩慢的溪流,雜食性。一年可以生好幾窩卵,一次產2-25顆蛋。
入侵史及對環境之影響:
原產於美國,目前因寵物飼養的原因,引進到全世界各地,引進台灣也超過20年,並且因放生及棄養等因素,在野外已經有生殖族群。紅耳龜因適應力很強,雜食性,因此對台灣本土的水生植物、無脊椎動物、淡水魚、蛙類與龜鱉類生態造成嚴重的威脅。
由以上資料可知,台灣常見的兩棲及爬蟲類外來種許多都是因寵物飼養等人為因素引進台灣,並因棄養而形成野外生殖族群。牠們具有良好的適應力及競爭力,除了台灣之外,在其他地區也是惡名昭彰的外來種,對全球的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育都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嚴格管控寵物市場,避免外來種生物流入野外,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1. 呂光洋、杜明章、向高世,1999,《台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大自然雜誌出版。
2.楊懿如,2002,《賞蛙圖鑑》,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出版。
3.楊懿如、李鵬翔,2003,《賞蛙呱呱叫》,聯經出版社出版。
4.Lever, C., 2003, Naturalized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of the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ew York.
※本文出自農委會防檢局《外來種資料庫建置與維護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