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的驚人之舉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低碳城市的驚人之舉

2010年03月31日
作者:李泰格(北京環境與科學記者)

中國南昌一棟僅十餘年歷史的大酒店被拆除重建,李泰格認為這有悖當地政府提出低碳發展的承諾。

「五湖大酒店的推倒重建,也意味著大量能源的無謂消耗。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行為。」圖片來源:莲花王子新浪博客

爆破一座四星級酒店的時間,只需要8秒鐘。號稱要打造「低碳城市」的南昌,做出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2月6日,投入使用僅十餘年的五湖大酒店,在一聲轟然巨響中倒下。

五湖大酒店曾經被譽為南昌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有22層,高約86米,於1997年投入使用。2007年7月,五湖大酒店被整體轉讓給香港的凱美集團。凱美遂計畫將其加高為25層,到90多米,並按照五星級酒店的標準進行內部改造。

但凱美後來又改變了主意。南昌當地媒體《資訊日報》去年11月19日援引南昌市城鄉規劃局一位負責人的話說,改造方案獲批後,凱美集團又擔心加高後地基下沉帶來安全隱患,自己推翻了。於是,凱美集團遞交新方案,提出拆除酒店大樓,原址重建25層的新酒店大樓,同時建一座6層的副樓。而南昌市政府部門也在去年11月上旬正式下達「抄告單」,同意拆除重建。

五湖大酒店將拆掉重建的消息被披露後,有公眾對此事提出質疑:「南昌市的哪家酒店有它的環境好?還拆什麼拆,極大的浪費!」「希望在方案實施前,進行審計和監督。」但酒店最終還是被爆破,而公眾也很難瞭解其中的內幕。

酒店的建築品質本身,應該沒有大的問題。如果酒店的建築品質不過關,凱美當初怎麼會有加高為25層的念頭?而負責爆破的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學院薛峰松教授也對媒體表示,「房子修得很牢靠」。

關於這次驚天動地的爆炸拆除,凱美集團方面的負責人祈小行給出的說法是,酒店在結構和功能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光靠修補和加固的話,達不到加高的要求。

就25層的五星級酒店標準而言,五湖大酒店或許的確達不到要求。但當初設計的畢竟是22層的四星級酒店,為什麼非要「霸王硬上弓」,變成25層的五星級酒店呢?

看起來,凱美是一個行事古怪的公司。更加古怪的是,南昌市城鄉規劃局竟然順從了凱美。難道規劃局的人不明白,五湖大酒店的爆破拆除將帶來巨大的社會財富浪費,也將產生大量的煙氣污染和建築垃圾嗎?政府部門的失職,直接導致了五湖大酒店的毀滅。考慮到江西省是華東地區經濟較為落後的省份,而省會城市南昌竟然要拆掉一座好端端的四星級酒店,就更加令人歎息了。

五湖大酒店的推倒重建,也意味著大量能源的無謂消耗。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行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南昌還口口聲聲要發展低碳經濟,打造低碳城市。2009年11月,南昌舉行了「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當時,滿城飄揚著「低碳經濟」的旗幟和標語。大會甚至鄭重其事地發表《南昌宣言》,高調宣稱要在全球範圍內大力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就在此次大會之前,英國戰略方案基金「低碳城市試點項目」啟動,南昌率先入選。《南昌日報》還報導說,今年2月初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低碳經濟合作專案動員大會」上,南昌市與廣東省、湖北省、重慶市、保定市共同被列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

顯然,南昌對「低碳城市」或「低碳經濟試點」的名號非常在乎。在這座城市的低碳經濟路徑中,新能源產業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並提出要打造世界級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園。而幾個月前,江西賽維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也在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竣工投產。

南昌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的雄心,對新能源產業的倚重,和很多中國城市都非常相似。如今的中國大地上,正興起一股「低碳城市」的潮流。發展新能源產業,當然 是值得鼓勵的事情。但如果將發展低碳經濟簡單地等同於發展新能源產業,未免目光短淺。實際上,通過合理的城市規劃以減少資源浪費,宣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低碳生活方式等,都是「低碳城市」的應有之義。

像南昌拆掉一座僅十餘年的四星級酒店的行為,在中國雖不多見。但在這個國家的城市建設中,無端拆掉建築物的事情,卻屢見不鮮。

最近,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就發生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聞:耗資1500多萬元人民幣、08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祥阪小學,以及附近多座壽命不足10年的住宅樓,均被地方政府要求拆遷,為所謂的「中央商務區」建設讓路。

去年夏天,筆者曾在武漢採訪一項湖泊連通工程--在市區內的東湖和沙湖之間開挖長約1.7公里的連通渠。根據當時的一份拆遷工作內部材料,該工程規劃總用地面積高達1.7平方公里,拆遷將涉及8932戶居民。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居民的房屋,並不在東湖沙湖連通渠範圍之內。

2007年年初,浙江省杭州市,被譽為西子湖畔第一高樓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教學主樓被爆破拆除。這座20層、60米高的大樓設計使用壽命是100年,但服役僅13年。此前,浙江大學已經將湖濱校區土地出售給香港嘉裏集團,後者將在原址建設「杭州嘉裏中心」。

本來,法律體系是發展低碳經濟最有力的保障。但很多人要麼利用法律的漏洞或空白地帶,或者乾脆將法律拋諸腦後。

不得不說,中國地方政府的很多官員並未領悟低碳經濟的真正含義。他們喜歡的是「低碳城市」這個標籤,而非其真實內涵。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3月9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