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光了 卯澳剩36棟石板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快拆光了 卯澳剩36棟石板屋

2010年04月05日
摘錄自2010年4月5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貢寮鄉卯澳漁村平埔族人早從清代開始就地取材,打造出全台規模最大的石板屋聚落。但後代在近年大舉拆屋,改建透天厝,石板屋從原本的200多棟,只剩下36棟斷垣殘璧。

「石板屋是人與海共生、順應自然的完美傑作。」卯澳永續文史工作室總監林勝義說,平埔族原本住高腳屋,明末清初漢人來台,平、漢融合後,居民就地取材,以砂岩為建材,紅土為黏著劑,打造石板屋聚落。

林勝義說,卯澳漁村位在海濱,先民為了阻擋強烈東北季風打造石板屋。結構依序是3公尺高的防風石牆、石磚鋪成的庭院,最內側才是家屋,冬暖夏涼,可抵抗海風挾帶鹽分侵蝕,而家屋旁有菜園。

文史工作者王淑美說,卯澳石板屋依富貴可分3級,普通家庭以大小不一石頭堆砌稱「亂石砌」;富貴家庭用切割整齊的石頭稱「一字砌」;豪門則以切割整齊石頭堆砌人字屋牆,叫「人字砌」。

林勝義感嘆:「堅固石板屋歷經風雨百年侵蝕,逐漸崩塌,卻比不上後代大舉拆屋來得可怕!」過去8年,平埔族後代地主為了蓋透天厝,又拆除半數石板屋,如今村內只剩36棟半毀的石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