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減碳紀事》呈現國內氣候變遷經驗 楊憲宏:新書為社會定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減碳紀事》呈現國內氣候變遷經驗 楊憲宏:新書為社會定錨

2010年04月17日
本報2010年4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集合國內最專業、資深的環境記者,以台灣本土現況為主的報導,《面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16日下午於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舉辦新書發表會,現場邀請書中寫手齊聚一堂,分享寫作過程。資深環境記者楊憲宏鼓勵現場記者,堅持信念,為社會定錨。

《面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從環境新聞的現場出發,首度以特定議題邀請資深記者撰述而成的書。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合作,集合資深、長期關心環境議題的專業記者以減碳抗暖化議題撰述,並邀請聯合報高級記者卓亞雄擔任主編。一年多來舉辦多場沙龍、研討會,包括邀請中研院士與寫手討論,開國內先風。此舉也鼓勵專業資深記者,投入報導環保議題。

卓亞雄說,本書的完成,將是未來發展的比對基礎。台灣市面上雖有很多相關的書籍出版,但大多為國外經驗,離台灣太遠,並且都是警示性的。他認為不需恐嚇或警示,只需找到做法,並「即刻行動」,從環境守望者的角色成為環境行動者就對了,這也是本書的精神。

座談會邀請專家及作者發表意見。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及提到,氣候變遷是一場資源之戰,每次災難時,資源輸送過程或斷層時,較強勢者如男性,只能求其懂得節制,讓處弱勢者能分配到資源。她也提到,台灣每年有6-7個颱風,這麼頻繁的情況下,人人都應成為防災高手,具有應變能力。

本書寫手之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許心欣分享時說,環境報導不要先想到平衡報導,而是想到站在環境立場報導。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張楊乾認為暖化議題不是宗教,是可以辯論的。而暖化議題影響因素非常微妙,例如去年天氣極端冷,有「北極震盪」說;最近冰島火山爆發,也會影響氣溫。

綠黨中執委潘翰聲一向都積極推動媒體改革,發現有些問題是社會結構面的。他說本書是樂觀與在地力量,他戲稱陳文茜製作的「±2℃」叫「恐嚇力量大」。他以《看不見的力量》一書分享,當世界似乎變得令人感到悲觀時,看到草根拼搏的人,感受其心跳,就會樂觀。本書即具備這種令人樂觀的特質。11月27日五都選首長,他打算發起計算每張選票的碳足跡,意即計算每位首長候選人推出的政策產生多少碳足跡。

與會有兩位寫手表示楊憲宏寫為他們環保意識的啟蒙者,資深環境記者楊憲宏即以其20年前開始反二手菸的經驗,直到現在成功立法來鼓勵與會者。他說,對於環境議題要不要堅持,問題不在別人,在於自己;而新聞報導,沒有比「真實」更重要的價值的了。他鼓勵記者,要如船錨為社會定位,當社會前進時有一個錨點可循。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