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慶修院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接管慶修院

2010年05月03日
採訪、撰稿: 郭志榮;攝影、剪輯: 陳志昌

一個人縣府前誦經,不為祈禱,只為抗議。花蓮慶修院,爆發官民經營風波,當苦心經營的團隊,讓老古蹟有新生命,面對政府強制接管,文化又該何去何從?

555接管慶修院

花蓮文史工作者黃榮墩,一個人前往花蓮縣政府前,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誦經抗議,為了國家三級古蹟慶修院的經營權之爭。

花蓮慶修院是一棟日本宗教歷史建築,1917年興建之初,名為吉野佈教所,由日本人川端滿二募資建立,寺院連結著日治時期吉野移民村的歷史。

直到國府來台,日本人被遣返回國,吉野佈教所被民間接收,供奉台灣神祇,並改名為慶修院,直到1983年政府收回,慶修院落入荒廢的命運。

荒廢二十年的慶修院,一度在拆除與修復之間徘徊,黃榮墩與許多花蓮文史工作者,發起搶救運動,才在2002年展開修復工程,但是修復後的使用,只是想作為一間歷史陳列館。

黃榮墩以青少年公益組織的社團名義,取得慶修院活化經營權力,在他的觀念中,慶修院不該是一棟失去生命的陳列館,而是連結著花蓮移民村的歷史空間。

幾年下來,慶修院不只是花蓮歷史的文化空間,更成為許多曾經移民台灣的日本人,到台灣尋根的記憶所在。

隨著早期許多日本移民回來探望,慶修院的歷史不斷豐厚,其中一直流傳著,日本人被遣返之時,在擁擠的船艙中,一位十歲女孩揹著慶修院供奉的神祇,回到日本。經過一甲子,十歲女孩已是八十歲老婦人,在黃榮墩不斷努力下,經過日本主持家族的討論,決定將慶修院供奉的空海大師神像,重新送回慶修院。

修復的古老寺院,請回供奉的神祇,慶修院一點一滴修補中斷的歷史,黃榮墩也開始修行佛理。

作為台灣少數的宗教歷史空間,黃榮墩想讓慶修院增添社會服務的功能,他募集物質,送給需要幫助的人。他也將慶修院作為一個社團基地,擔任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的角色,募集圖書到銅門社區,為當地孩童建造圖書室。所有一切的做為,都是讓慶修院不會只是觀光園區,而是負有歷史傳承與社會運動的動力空間。

但是,一切的努力,在縣長改選後,面臨變動的命運,黃榮墩指控,縣府片面毀約,強行接管慶修院。花蓮縣政府則出面強調,慶修院是國家資產,政府有權決定是否委外經營。面對花蓮縣政府強力接管慶修院,黃榮墩前往縣府開始誦經抗議,表達強烈的不滿。

慶修院的接管風波,雙方各持道理,並且進入法律訴訟,但是對於慶修院,卻是開始不同的光景。

原本以院為家的青少年,細心整理寺院環境,在換成多元就業的員工後,就算遊客入院參觀時刻,也是吵雜的機械除草,無視寺院的寧靜。原本詳查慶修院歷史,甚至出版專書的解說人員,換上替代役人員的解說服務,常常是解說的讓遊客一頭霧水。另外開園時間,也依照公務員上下班時間辦理。

幾年來,慶修院的經營,口碑獲得肯定,但是花蓮縣政府仍然堅持重新招標,政府必須依法接管。慶修院引發的風波,在政府與民間的角力上,凸顯長期以來,許多歷史空間、文化園區,在政權變更之後,經營方向與團隊的不穩定性,讓一個重生的歷史園區,沉淪在不明的未來。

從建造、荒廢、修復到接管,慶修院在人間數度浮沉,當經營問題釀成風波,讓人擔心慶修院的未來,將會如何展現?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