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智慧-鯨豚智慧研究 | 環境資訊中心

鯨豚智慧-鯨豚智慧研究

2002年01月01日
作者:鄭景元

在近幾年,研究智慧之發展已漸漸增加,在所有動物群體中,行為觀察家對靈長類最有興趣,因為許多發展都是以人為中心。群居在一起的動物,可由捕食及尋找食物的困難度,來看出其智慧可發展的最大潛力。我們發現最有智慧的陸上哺乳動物為靈長類及狗家族,生態上來看齒鯨與上述兩類相似,而鬚鯨則與大型草食動物如牛、長頸鹿相似,理解力都不是很好。

我們企圖由被圈養海豚的實驗及在野外觀察海豚來評估海豚的智慧。

被圈養齒鯨的實驗

早期對被圈養海豚之研究在目的及實行上有瑕疵,因其沒有任何價值,但現在的研究較值得注意的是在夏威夷大學的Louis Herman教授及他的同事們所從事的工作。

瓶鼻海豚可經由聽覺中心來得到世上的任何訊息。可預期的,在海底世界聲音為主要的傳遞方式。被囚的鯨,其對視覺的測試反應不好,直到結合視覺訊息及聲音信號才變好,所以暗示聽覺的存在對這些動物十分重要。

Louis Herman的群體被教以人為語言給兩隻瓶鼻海豚,一隻以視覺手勢為主,一隻以聽覺為主,不像猴子學習行為,其不只是測試聲音的產生,還有對感覺的理解度,十分不同的物品(如球、煙斗、飛盤、框)被放在海豚池中,牠們先被教導能將聲音或姿勢與物品結合,再教牠們不同的動詞(例如:碰撞、取物),然後給簡單文句(例如:用你的尾去碰這顆球),從這個實驗海豚可以被教會了解語意關係,文章結構及語言的規律,牠們甚至可以了解修飾法如:上與下;由上由下穿過;左右。

另一個研究結論指出瓶鼻海豚可以設計普遍的回應規則,即牠們了解所有牠所完成的行為基礎規則,訓練偽虎鯨(Pseudaca crassidens)的人員亦指出牠們似乎理解牠們被訓練的規則。

其他對被圈養海豚的研究,雖然沒有特別去設計,但可投射在其對環境的認知,一隻瓶鼻海豚被教導去攻擊鯊魚,牠會攻擊沙丘鯊魚(Carchahinus plumbeus)、檸檬鯊魚(Negaprion virostris)及護士鯊魚(Ginglymostoma cirratum),其中沒有任何一種是知道會去攻擊海豚的,然而海豚卻拒絕攻擊公牛鯊魚bull shark(C.leucas),因牠是海豚的掠食者,所以海豚可以根據鯊魚呈現的威脅程度來判斷鯊魚的種類。

通常在描述齒鯨類之智慧常有一因子會被忽略,那就是齒鯨間自身差異,我們對許多齒鯨的生活史了解甚少,知道最多的為海豚(Delphinidae家族)及抹香鯨,海豚的智慧為鯨類智慧中最常被思考的,但不同的海豚,其在行為及生態上有很大不同,也可代表其智慧亦有很大不同。為了研究這個,訓練者被要求去評估瓶鼻海豚與其他種海豚的智慧關係,然而這些評估,難免會加入一些主觀概念。但有些種類海豚比較有智慧,有些則比較笨,是被普遍所認同的。

野外研究

像較大的齒鯨或極大型的鯨都因太大而無法圈養,所以任何資訊都須在開放空間下研究而來,對較小型齒鯨也有相似的研究以增加對其智慧知識的了解。

齒鯨其對理解的產生與影響有許多例子出現,以虎鯨為例,其理解力的產生與影響表現在捕食上。曾在水域被觀察到有小群體虎鯨合作產生浪將海豹翻下浮冰,另在阿根廷的虎鯨則以幾乎擱淺的方式捕食海豹,年輕的鯨亦被教導這種行為,並提供了有趣的社會溝通在社會行為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例子。

瓶鼻海豚也會故意擱淺去捕食食物,在美國東南部一沼澤地區,瓶鼻海豚會將魚群趕上泥濘的河霸,然後突然突擊牠們,並激起小浪沖洗岸上之魚,再以半擱淺的方式去吃擱淺的魚。

還發生瓶鼻海豚會解開拖網末端的漁人結,如果海豚會用不同模式拉開網繩,至少論證牠們知道網子是如何纏在一起的。

抹香鯨(Physeter catodon)可以游到深水的區域,當捕鯨船上準備了深水探測裝置時亦可找到牠們並捕殺之,而在中間水層的魚則提供了一聲音隱匿的地方,而使鯨可在此避過捕鯨者的探測裝置,當抹香鯨被商業船隊捕殺時,曾被紀錄會頻率性地游至上風處,這種行為發展是因牠們學習到追趕者無法在上風處航行。

有什麼例子可以告訴我們齒鯨的智慧與其他動物的關係?虎鯨及瓶鼻海豚會利用地形來設陷阱捕食的例子:與其他動物會利用工具捕食的方式是相同的,當如此的行為被視為高等靈長類的特徵,其他生物,如鳥,亦會使用工具,一些經驗豐富的海鳥會依據環境狀態來使用工具。

有些海豚其觀察的行為明顯的高智能,與其他群體動物相似,例如40至60隻的飛旋海豚被漂浮的硬皮繩網陷住,在4-10公尺區域內達4小時,其網由每隔2公尺一條6公釐粗的繩子編起的。然而當鮪魚圍網有規則的抓到海豚時,飛旋海豚會學習去避開網子,並在牠們會被釋放的地區等待。

猴子與猿猴個體如何用社會規則規範相互的關係,以達到共同之利益,為行為學一直在研究的課題。發現有些動物中的騙子亦會屈服在這規則下以獲得利益,像猴子的社會規則基礎可證明之。

瓶鼻海豚及偽虎鯨亦有能力去發展出普遍的規則,但不知牠們是否將這種規則應用在社會體系中,牠們有能力發展出這種規則,則其存在的可能性亦很大。

我們仍不知道海豚到底是怎麼溝通的,當我們在野外研究陸地哺乳動物時通常會包含找出牠們社會溝通的模式,但那對研究海豚而言是不能的,因為野外研究海豚行為也是近來才發展的,且在水下更難觀察到海豚社會內的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是,我們仍不知道海豚的聲納系統在社會溝通中所扮演的角色。

傳統對海豚溝通的印象,聲納只用來研究環境,其他聲音則用於社會內部作用,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如此的,但也很難想像細微的感官系統是如何作用的,如聲納,可能用在溝通上。且聲納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種海豚間甚至在齒鯨間的確有十分大的差異,有證據證明瓶鼻海豚學習可理解化的聲納訊號,但是否所有種類的海豚亦為如此是未知的。

這裡再次提出海豚是否有語言存在,我們可以看出瓶鼻海豚有能力推斷及翻譯一段知識,然而沒有任何證明說這些海豚在野外使用任何類似語言的東西。我們缺乏對開放空間的動物做適當的研究,及缺乏對海豚溝通的了解,Dorothy Lheney和 Robert Seyfarth證明在開放空間下,vervet猴(Cercopithecus aethirpes)使用"原始語言" (primitive language)去警告掠食者。而且牠們學習去將其周圍的動物分類,而在瓶鼻海豚亦可觀察到分類,如:敘述。但對海豚哨叫聲的研究,並不能證明這些海豚可以用特殊的聲音來描述動物的特殊型態,如此的研究會因聲納系統在社會溝通中所扮演角色而混淆,但指出海豚沒有哨叫語言(whistle language)。

評估海豚的智慧有一困難,那就是觀察者的假定,如果一種動物在一區域中被證明有適當的智慧程度,那在所在地區也將可見這種智慧程度,Lheney and seyfarth對vervet猴的研究可見猴為很好的靈長類學家(他們了解牠們社會的組織方法)他們使自然主義者失望(且牠們不能認知表示有掠食者存在的複雜訊號),海豚則為聲音訊息良好的製造者及模仿者,但很少人了解牠們社會立場間的差別。

大翅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的歌常被引用為鬚鯨行為中可能象徵智慧的例子,但在大翅鯨歌聲與鳥叫聲之間有一重要的不同點,那就是大翅鯨的歌異常的長。鳥叫聲與大翅鯨一樣會隨地點時間而改變。因為他有反覆之天性,所以大翅鯨的歌聲缺乏那語言通常有的資訊內容,大翅鯨有能力回想起前一次交配季節所唱的歌及其可在大洋中遷徙,皆不可說其有高等智慧,如此行為亦可在鳥類看到,與其說是學習來的,不如說是控制所造成的。

"認知行為學"(cognitive ethology)的發生為科學界努力的明顯方式,將有希望在將來幫助我們了解鯨魚。

※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