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14日
摘錄自2010年7月14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中石化污染案已於99年5月展開污染移除工程,學者發現整治過程中,空氣中的汞含量暴增,質疑在技術未成熟下開挖整治,污染量未減少,卻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環保局則澄清,以最嚴格的標準進行監控,也派員於現場隨時監控,每次只要監測到汞含量一超過現場施工的管制標準就要求停工,絕對做好把關杜絕二次污染。
中石化專案會議13日在市府召開,由市長許添財主持。會中,中山大學環工所教授袁中新表示,中石化案低估汞的危害,以北半球為例,環境中的汞,每立方米的空氣中約1.5奈克左右,高一點的也是個位數,最多十幾,但中石化整地現場卻測得好幾百奈克,而且大熱天,汞一遇熱便飄散於空氣中,有的則落入魚塭,而且即使每次逸散出的量不多,但汞是一點一滴地累積於人體中。
中石化公司則表示,監測到的汞數值達6、700奈克,這都是瞬間,且都在管控中,並非一直這麼高,而且工地管制標準1000奈克,環保局卻只訂200奈克,這麼嚴格的管制,他們也認了,也會做好控管。市長許添財則表示,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整治,這付出的社會成本更大,只要能污染管控,還是要做,要求中石化更小心、更認真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