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電子廢棄物污染看生產者延伸責任(中) | 環境資訊中心

從中國電子廢棄物污染看生產者延伸責任(中)

2010年07月20日
作者:賴芸(綠色和平)

浙江台州已取代責嶼成了中國現今最大的電子垃圾中心。祖輩留下的農田,如今已成為廢棄物集散地。圖片提供:賴芸編按:今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為維續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大自政府、小至民間團體和個人,皆是保育要角。國際保育組織「綠色和平」,向以明確的訴求、積極的行動著稱。其反對行動通常基於嚴謹的調查基礎,因而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本文即邀請中國綠色和平有毒物質項目主任賴芸深入當地調查後現身說法,看看科技文明背後的真實代價。

隨著國外電子廢棄物進口所帶來的巨額利潤,近年來,中國浙江台州的電子廢棄物拆解業,更被鄰近的山區村鎮所吸納,成為中國現今最大、超越廣東貴嶼的電子廢棄物拆解地區。

台州進口的電子廢棄物主要來自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其中,日本的數量最多,其次是美國。來自這兩個國家的固體廢物以廢舊電器和廢電機為主,同時,也含有資訊類電子廢棄物。

來自全球的電子垃圾從港口運來,再一車車轉載到各地進行拆解。圖片提供:賴芸台州椒江第一中學的陳征燕老師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考入大學的「電子垃圾研究課題小組」的成員們,他們這些高二、高三的同學,一屆繼承著上一屆未完成的綠色夢想,就這樣從2004年一直到現在,仍舊繼續在為這個綠色夢想實踐和努力著,他們希望透過努力與呼籲,能夠改善當地的環境,喚起當地民眾及政府的意識。

我依舊還記得當年那個憨厚靦腆,18歲的椒江一中高二學生解文鐘,解釋自己進行電子廢物調查的初衷,「我們學校離椒江的貨運碼頭較近。每天在校門口等候公車時,都可以看到一輛輛滿載電線之類的貨運卡車從身邊呼嘯而過,車子髒兮兮的像垃圾車,搖搖欲墜,用黑不溜秋的篷布裹住。有時又突然掉下些東西。搞得我們一驚一咋的,萬一出了事……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就這樣,台州椒江第一中學的高中同學自己組建了這個「電子垃圾研究課題小組」。如今他已經畢業並在南方的著名學府──中山大學學習,他所創立的課題小組,一屆又一屆的延續著當年的那個為什麼,並開始行動為之努力了!

他們透過實地調查,了解了廢舊五金和電子廢物在台州的進口、流動、拆解情況,尤其是詳細地調查了廢電子線路板的進口途徑,拆解過程和廢舊金屬的酸洗、焚燒加工方式等,對台州的電子廢物問題進行了長達14個月的研究,完成了3萬餘字、以「關於進口固體廢物在台州流動和拆解情況的調查」為題的報告。報告描述了以電子廢物為主的固體廢物在台州非法進口、流動及加工的情況,尤其對廢金屬的酸洗和電子廢物的拆解過程作了詳細的研究。

電子垃圾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有趣的是,中學生們通過很多簡單的方法就可以看出水的嚴重污染。他們進行了一個《關於被污染水體對生物影響的實驗》:在浙江路橋區峰江街道黃施陽村提取了受酸洗液污染的河水,做了動植物實驗,以分析了解被污染水體對生物的影響。他們將15條大小相似、健康的鯽魚分別放入可能受污染的河塘水,以及沒有受污染的河塘水中,結果,鯽魚活動異常,反映遲緩,半小時後開始死亡,其中一組1小時內全部死亡,另外一組1.5小時內全部死亡;而水體正常的對照組中鯽魚生存情況良好。簡單的實驗,就讓同學們可以親身體驗到環境的污染。他們還用同樣的污水對植物做了一個《關於受污染水體對綠豆種子生長情況的影響的對照實驗》,結果很顯然,污染水體有愈大的毒性,對綠豆種子生長情況影響就愈大。

他們不僅僅做了簡單的實驗,更參與協助科研部門實驗,發表了《浙江台州POPs(持久性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情況與對策》的報告,報告指出:浙江台州的固體廢物拆解業已有20多年歷史,貨源以進口為主。路橋的峰江拆解廢舊五金,溫嶺的溫嶠鎮拆解電子廢物,已經造成了嚴重的POPs和重金屬污染。峰江的拆解業長期處於家庭作坊狀態:手工拆解、酸洗粗加工、焚燒。峰江的山后許村一帶,是最早拆解舊電機、變壓器、電容器的地方,變壓器油直接滲入土壤中,造成多氯聯苯污染。在那裡多次抓到了畸變青蛙,用河道中的水培養蝌蚪,出現了蝌蚪畸變和兩性蛙。後黃村有一些排放酸洗液的河塘,與農田灌溉水渠相通,土壤中酸、重金屬含量很高。科研部門在當地土壤中檢出了戴奧辛,發現魚蝦等水產品、禽蛋和稻米等的多氯聯苯和重金屬嚴重超標。

為了進一步推動企業責任,他們更寄信,郵寄廢棄電子產品給電子生產企業,要求他們在產品當中停止使用有毒物質,並負責任的回收他們的廢棄產品,並有效的得到了有關企業的回應與改變。

為賺取每天數十元的人民幣,無數的拆解戶選擇出賣自己的生命健康。圖片提供:賴芸電子廢物解決方案:生產者延伸責任

電子企業在銷售產品中獲利之餘,必須對電子產品由生產至棄置的流程全程負責。為阻止電子廢物帶來的禍害,電子企業必須設計潔淨的電子產品,延長產品壽命,並在拆解時不會影響工人的健康及危害環境。「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正是回應上述訴求而制定的政策。

生產者延伸責任近年在歐洲發展起來,目的是要針對處理含有毒物質產品,鼓勵生產商通過產品設計和技術更新,在產品壽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即生產、使用和使用壽命終結後,層層防止污染產生,並減少資源消耗。

電子企業必須承擔電子產品對環境所造成的全部責任,包括在物料選擇和生產流程,以及電子產品使用和處理過程中的影響。生產者延伸責任對電子企業是一個嶄新的政策,最終能夠推動從產地源頭消除污染,並通過生產可修理、可升級的電子產品,延長電子產品的壽命。

歐盟也承認,對電子垃圾,不論是焚化、棄置於堆填區或回收,電子垃圾都會產生很多問題。2002年,歐盟因此而採納兩項指引去對付電子垃圾問題,那就是針對有毒物質使用的源頭預防政策──RoHS指令及針對廢棄電子產品回收的末端治理政策──WEEE指令。RoHS即限制使用有害物質指令。RoHS指令要求生產商停止在產品中使用有毒化學物質和重金屬,並規定除了在特定的情況之下,於2006年7月1日後禁止在產品中使用鎘、汞、鉛、六價銘和兩種溴化阻燃劑。這包括所有歐洲市場上的電子產品,不論是由歐洲製造或被進口至歐洲。 WEEE指令,即電氣電子設備廢物指令,於2002年11月通過,要求生產商於2005年8月之後開始承擔回收其品牌的電子垃圾的責任,尤其是經濟上的責任(下期待續)。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