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島海水淡化 水利署帶頭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本島海水淡化 水利署帶頭做

2010年07月29日
摘錄自2010年7月29日工商時報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離島的海水淡化廠,已成為離島供水的「救火隊」,但台灣本島推動海水淡化廠的阻力,卻不小。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昨(28)日表示,為化解台灣本島推動海水淡化廠的阻力,該署決定先推動新竹海水淡化模廠建置案,建置經費約4,000萬元,預定下半年可展開招標作業。

目前台灣本島的海水淡化技術,雖逐年進步,但因單位產水成本高,估計台灣本島每噸海水淡化產水成本30至50元,仍遠高於傳統水庫等水資源的產水成本;所以,台灣本島地區的用水,目前仍以開發天然水源為主。

水利署認為,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對於缺水容忍度極低,遇有20%的缺水,即可能造成50%的製程停擺;萬一遇到河川枯水期或旱災時,廠商面臨缺水,恐造成生產損失風險更高。因此,台灣本島的海水淡化廠,將成為產業用水的備胎水源之一。

不過,水利署過去規畫推動的新竹海水淡化廠,因竹科廠商認為,負擔海水淡化用水成本太高;同時也提出海淡用水含氟偏高的說法,致使新竹海水淡化廠推動進度,迄今仍在紙上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