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農村正義守夜行動──天明之後,美夢成真?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717農村正義守夜行動──天明之後,美夢成真?

2010年08月11日
作者:munch

由各界關心農村的人士,主動集結的七一七農運。

農村會師

7月17日,台灣各地受到不當土地徵收的農村居民,在土地正義的感召下,各自從不同區域前來,集結聚集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人數眾多的灣寶、大埔農民,以斗笠陣容坐鎮前方,人數稀少的田寮洋居民,也製作簡單布旗表達抗議, 許多農村不願在這場農村會師的行動中缺席,每個人都希望被看見,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怒氣。

農民之後,有更多青年學生、社會人士,沒有人知道他們真實身份,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舟車勞頓,就為著一股相助義氣,再遠、再累,也要陪著農村一晚。他們總是官方口中的「不純農民」,意謂著他們不耕田、不務農,也要跑來插花抗議,暗諭活動的不正當性。但是愚昧的政府永遠不懂,一些人神共憤之事,不只農民,不只學生,就連一般路人,也是憤慨不平,出面相挺。

群體之中,特別讓人注目的是主婦聯盟的加入,她們的訴求很簡單,代表全台灣廣大的媽媽主婦們,在她們費心費力照顧家庭的心意下,希望保留優良的農地,生產安全的作物,同時也照顧台灣的土地,不要有毒害污染,讓她們關心的家人,不只餐桌上永遠有著美味優質的食物,生活的環境也能健康安樂。媽媽們的心願很簡單,平常也不愛上街抗議,但是剝奪她們小小願望,侵害她們的真心所愛,一旦媽媽決心上街抗爭,母親的毅力,女性的堅韌,將是一股捍衛土地堅實的力量。

從農民含悲抗議,學生義憤相挺,到主婦上街助陣,凱道上現身的人群,其實只是台灣社會關心農村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們無法親身參與,卻以各種方式表達捍衛農村的決心。

當大會宣布現場人數突破3000人,一意孤行的政府,其實害怕的是3000人之外,那股風雨欲來的反圈地、救農村的社會浪潮。

  2004年,聲援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官逼民反的農運。

從作物到土地

台灣不是沒有農運,人數也不只3千,但是從歷年農運的訴求,反映著農村不斷沈淪的蕭條。

1988的520農運,悲壯的農民抗爭行動,反映著農產品價格低落,農村凋零的悲情。2004年1226彰化會師行動,聲援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突顯WTO簽訂後,台灣農村面對國際壓力的不安。甚至近年的反美國牛肉進口,拒絕開放中國農產品入台,許多的農運都強調農村產銷失調的問題,運動的議題對象是作物,如何有著好的農產價格,讓農村可以存活。

但是,2010年717的「土地正義」行動,農民為反徵收抗爭,實際反應著台灣農村最後的沈淪,那不再是針對農村作物價值的抗爭,卻是搶救農村僅剩的土地。彷如貧窮的農村,長期不斷要求國家留一口飯,到現今卻連碗都要搶走。

從作物剝削到土地剝奪,反應著國家對於農村的壓迫與殘害,任由市場機制剝削農作,殘害農村到難以復生,最終透過國家徵收取走土地,讓一個又一個農村,消失在台灣的土地上。

土地正義之後,農村價值何在?官方總喜歡玩縮減議題,付費談判的危機處理遊戲。

從價格到價值

717農運的現場相當感人,但是反應著悲淒的現實,農民不是要求合宜的農作價格,卻是懇求保留僅有的唯生土地。

這也是717之後,應該深思的問題,如果國家一昧忽視農村,到現今面對農村蕭條,豪奪式的強徵農地,一場喚醒社會關注的農運,絕不該僅止於反徵收的層面上。當政府刻意將農運窄化成為徵收議題,甚至引導聚焦到只是大埔農地搞不定,開始在土地價格、換地區域上,玩弄起一塊地值多少的商業邏輯。

一旦因應政府這種惡意陷阱,農運的深意將是澈底抹消,失去重思農村價值的機會。 

從相思寮、灣寶、大埔等地,一路爆發的農地徵收問題,本質上不該也不是土地價格問題,如果撼動社會牽掛的農運,只是淪於土地價格的爭取,甚至參與運動都還支持農地開發,運動的脆弱性,將顯現在政府、財團拋出的多變誘因,一旦價格合宜,談妥交地,運動無異一場搶拍喊價遊戲。

從土地價格回到農村價值,一直是農陣等團體所關注之事,解決迫在眉睫的反徵收、反迫遷,只是取回農村應有的土地,解決現有危機。更重要是如徐世榮、蔡培慧老師一再呼籲的「重造農村價值」,這也是蠻橫政府將現今爭議,一再窄化到土地價格問題後,必須跳脫這個陷阱,進一步要求全盤的農村政策,或是逼問國家政府,台灣的農村價值為何?

價格生成於價值中,一旦農村價值全面被掩蓋,僅剩的土地價格,像是買賣一個失去光澤的寶石。

2008年,有機農產博覽會在世貿舉辦,高優良農作商品,市場一片看好。

農村的迷思與自省

農村的價值是什麼?

長期以來,一直有著一個迷思與一個自省。

迷思是官方總是以農村農民年收入低微,反證工業開發利潤的巨力,但是這樣的算計相當惡意,農業經濟絕非農戶收入,真實的計算數據,應該是包括農村作物,在果菜拍賣市場、超級市場等銷售地,出售國產農作的一級產業,加上酒、餅、零食等農產加工的二級產業,以及從農村生活、景觀,延伸而出的觀光休閒、文化體驗的三級產業。

根據2007年財政統計資料,農業總產值是1兆3千億,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更重要是農業總產值是實際利潤,而非如工業產值,在高額利潤背後,藏著高額投資成本,以及大量的銀行借債,只是帳面上的好看。

農業並不蕭條,蕭條的是這樣的上兆利潤,實際並未反應到農村之內,而是富裕了剝削的產銷體系,卻讓辛苦的農民一貧如洗。

傳統的農業經濟,就已經創造巨額生產利潤,這還不包含更精進的有機農業與生技農業。當國家看衰農村,摧毀農地,實際上卻是有更多財團企業不斷跨足農業,無論是搶食有機市場,或是進軍生技產業,在這些精明商人眼裡,農業從不沒落,更不是不能賺錢的產業。

所以,別再說農業蕭條,蕭條的是被剝削的農民,真正農業生產總值,不會下降,只會增加。

對於農村,不是僅止於反對徵收,更應追求自然健康。

另一個該自省的事,就是救回土地,農村又該如何?

太多的農地,早已淪於休耕補助的無所事事,更多農地依舊施行慣行農法,過度用藥,過度施肥,傷害土地,也傷害農民身體,甚至傷害到消費者健康。當農運只著眼於農作價格之爭,農村土地之爭,其實始終失去深刻反省的機會,就算不會失去土地,農民如何對待土地?如何自殘身體?甚至如何影響消費者健康?

提昇農村價值,不只價格,更在人與土地的友善關係,這也是717農運之後,農陣重新提出「生產、生活、生態」的反思課題。奪回將被搶走的土地,不該是停留原處,一樣沈淪在利潤被剝削或轉而剝削土地的農村矛盾關係裡,反而該是重新思考,如何追求富裕生產,如何保留安適生活,進而創造友善大地、和諧萬物的農村生態。

有機農村是一種態度,它不只是生產,更是一種生活觀,也是一種生態思維。如同前面所述,當更多財團以規模化有機農作,創造新的巨額農業利潤,形成未來農作生產工業體系,讓自耕農民變農場工人,新的農業圈地危機,將會接續工業、觀光圈地危機出現。對抗種種圈地危機,必須回歸農村的價值,在追求小農生產,有機耕作,在地產銷的模式下,堅守每個農村存在的意義,不只是農村生產,更是一群人的農村生活、文化傳承,以及自然農村形成的生態樣貌,那不是生產工廠,而是自然土地。 

民間的力量

政府要搶地,因為覺得農村凋弊,於是慣性用著工業創造經濟的思維,摧毀一個又一個農村,蓋上一棟又一棟工廠,在財團老闆原料免稅、設廠貸款,以及傷害環境、轉嫁社會的隱藏成本裡,宣稱創造了土地的利益。

當更多有善土地的農友市集出現,支持購賣也是農運一環。主婦聯盟長期的共同購賣,形成一股支持農村的堅實力量。

反抗的力量,不只是農民悲憤,學生相挺,主婦上街,更重要是更多社會大眾,在體會農村的重要,決心保護農村下,進一步以消費力量,支持願意守護土地、保護生態的農民,讓巨額的農業生產利潤,實際流入尋求改變、友善環境的農村之中。讓有意向的消費選擇,成為一種促進農村改變的動能,它脫離政府的管制,也有別財團的行銷,購賣的農作必須有著善待農民、善待土地的條件。

這也是搶救農地行動之外,必須也應該進行的聯繫工作,讓串聯的民氣,不會止於反徵收的對抗,而是成為長期關心農村,進而生活互動、消費互動、觀念互動的長期支持。

當農村價值重新被確立,農民不再貧困,土地不再受傷,一個生機昂然、願景無限的農村,再蠻橫的政府又如何敢指染!

環境的未竟之志

當農運興起,寫著讀著一篇又一篇,都是留給老農最後一塊地的悲情文章,心頭何嘗不是萬分感傷,如果召喚群眾參與農運,只是為的搶回一塊地,繼續休耕,繼續過藥過肥的傷害,或是等到徵收時刻,荒謬到被污名為爭取土地徵收價格,這樣的農運何其無奈。

當國家暴虐強徵農地,引發社會的激烈反應,此刻更該讓願意參與的人們,更深入思考農村的議題,形成的網絡,不只保護農村,保留農地,更該透過集體學習、支持購賣,保護一種足以都市學習的自然生活價值。

農村的意義,不只是農村,更不該權充都市的空虛填充,在不斷工業化文明的世界裡,農村保存著人與自然的連結關係,保護農村的存在,也就是保留人類向自然謙虛的入口,在現今災害不斷、污染高漲的世界,自然的農村將是最後聖境,蘊藏著化解環境危機的密語。

凱道上,愛土地的人躺下了!在這個霸道的國度裡,天明之後,不會美夢成真,因為更遠更難的追尋之路,依舊等待大家相扶前行。

凱稻在美濃種下,農運在都市怒吼,必須回到農村生根。農地面臨各種開發需求,在反抗之外,必須創造價值。

※本文同步刊載主婦聯盟綠主張,歡迎加入共同購買行列,支持友善農村。
另推薦來自韓國的守護農地運動,記韓國八塘小農的農地運動,值得一讀的好文。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漂浪。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