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解爭議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智慧化解爭議

2010年08月25日
作者:劉可強(台灣大學城鄉所教授、建築師)、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近日以來,由中科三四期環評遭判決停工引發的一連串農村土地議題,佔據了各大報的版面。其中,最常見的說法便是「相思寮與中科對立」、「環保與經濟的衝突」或「極少數人不願賣地」,不禁讓人想起3年前的樂生療養院爭議事件,也同樣被塑造為「樂生槓上捷運」、「古蹟與發展之戰」。這2個相隔3年,同樣面對居民與土地被活生生拔離,卻也被稱為台灣社運新典範的案例,正經歷著極為類似的命運。

這幾個弱勢聚落在倡議保留之初,都未受到太大關注,只能獨自面對恐懼與壓力,然在社會大眾支持下,幸成鎂光燈焦點,也逼政治人物做出許多美麗的承諾,以平息眾怒。然而,正如樂生當年在前院長蘇貞昌承諾盡力保留之後,1年後仍遭到強制搬遷的命運;大埔與相思寮的徵收公告在吳敦義院長多次出面滅火後,至今仍未撤銷,居民持續活在失去家園的恐懼裡。政治人物一方面擺出柔軟姿態,化解政治與輿論壓力;於另一方面則放任地方政府繼續鐵腕政策,逼得弱勢者走上絕路。只待這陣新聞熱潮過去,誰憐大埔?誰顧相思寮?正如樂生院今日面臨建築毀壞與醫療人權危機,相關單位卻全無聞問一般!

事實上,正如杜宇老師日前投書指出,台灣半世紀以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在21世紀已經來到重新省思的關頭。這些案例看似爭議,實是台灣重新起步的契機。有遠見的政治人物應當把握歷史的轉捩點,做台灣新時代的領航者,然在2案徵收事件中,我們只見政治人物放任地方尋求發展的焦慮流竄,化為對傳統聚落的怨氣;昔「新莊人」誤樂生讓捷運延遲的聲浪,今「彰化人」指相思寮阻擋招商,事實上,這2案均早有共存共榮的替代方案,惟在議題炒熱前,捷運局與中科管理局不願接受,以致延誤先機,還將責任推卸給無權主導政策的居民,令人感到深深的不忍、痛心與憤慨。

社運激發新可能性

也許有人要問,為了弱勢而延緩工程,究竟為大多數人帶來什麼益處?3年多來,在樂生院保留的建築群中,年輕學子創辦的社區學校已成為新莊、樹林地區200多個家庭歡笑與學習成長的空間,這是當年爭議正熾時,誰都始料未及的。社會運動最可貴的並非它的激情與反抗,而在激發了全新的社會想像力與生活可能性;只要政治人物別再以拖待變、惡意嫁禍居民,今日的大埔與相思寮必定也能如樂生,為苗栗與彰化帶來台灣社會無法預見的希望與奇蹟。若我們願意為原本所不熟悉的邏輯,暫停當下橫衝直撞的發展腳步,台灣必將得到更多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