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工作假期 「新」體驗帶來「心」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陽明山工作假期 「新」體驗帶來「心」環境

2010年09月13日
本報2010年9月13日台北訊,實習記者李詩婷報導

2010年在陽明山倒數第二梯次的工作假期,吸引了一群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11位志工參加了11日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的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從國小學生到退休公務員都有,其中還包含樂生療養院的照服員,一行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雍來環境教育園區,一同為環境盡心力,達成這次的施做目標:移除李氏禾。在活動的過程中,志工和大自然親密的接觸,都是新體驗,不只讓環境有了一個新的面貌,也讓心沉澱了許多,在每個人的小小心靈也都有了一個「心」環境。

減碳=「減嘆」

在導覽老師吳海獅的帶領下,大家開始進入施作區,在工作前,大家被泥濘的泥土陷的進退兩難,開始工作後,更是被泥巴濺得全身都是,不過志工們還是賣力的拔草,各個就拔河預備姿勢,就為了幫忙移除強勢種。志工黃惇慧說:「在除草的過程中,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有運動到。」志工饒倖因也提到:「這是一場愉快的奉獻,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志工張康儀說:「除了節能減碳之外,亦能達到『減嘆』的效果。」在這次的工作假期中,志工辛苦勞動的成果,共移除18籃李氏禾。

行動上的付出,根基於環境信託

生態工作假期是一種行動上的付出,和環境信託一直都有密切的結合。環境信託是一種可以永久保護環境的管道,在透過信託的方式,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獲得長期的保護和維護,使之達到永續的理念。

環境信託不只是針對大自然,歷史古蹟也涵蓋在內,在此次工作假期中,樂生療養院的照顧服務員志工林立德也提到,是不是可以透過環境信託的方式「將樂生保存下來」。

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網絡

近年來吵得沸沸揚揚的樂生療養院,現在,因為新莊線捷運問題,樂生面臨被拆遷的命運,為了安置這些居民,蓋了一棟醫療大樓,現在樂生可以分為舊院區、組合屋和醫療大樓三部份。但因為一棟冷冰冰的大樓,可以將樂生居民六、七十年來所建立起的情感網絡,在一夕之間,毀於一旦。

樂生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早期因為疾病被隔離在此的居民,他們和週遭的鄰居相處下來是好幾十個年頭,他們之間的情感甚至是比親人還親,十幾個年頭累積下來的感情,不只是在人,對於土地也有一份執著,這些都不是興建一棟大樓供其居住可以比擬的,最重要的是如何使這些情感可以保留、延續下來。

林立德說,「居民們最需要的是有人的了解、關懷和陪伴。」他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一塊,和居民的聊天、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最後得到最多回饋的會是自己,也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智慧。就像工作假期,在工作的過程中,志工是第一線跟土地親近的人,他們可以最直接感受到自然環境、土地所帶給他們的訊息,林立德說:「會把這種感動,放在工作中,和別人分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志工黃惇慧在最後分享的過程中有提到「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吳海獅老師也說:「要怎麼和大自然合諧相處,透過自然平衡,人跟大自然合諧的訊息傳達出來,不只自己體驗了很多,也跟大自然學到了許多。」每一位參與工作假期的志工,在活動結束後都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