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亞太地區水資源運用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關注亞太地區水資源運用

2010年09月13日
摘錄自2010年9月7日中國環境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亞太地區的水資源矛盾在今夏展露無遺。 巴基斯坦、中國、越南、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等國無一倖免,洪水、乾旱、泥石流輪番來襲,甚至在菲律賓出現了:房屋被大水淹沒,水龍頭卻滴水難求......
澳大利亞五大城市將耗資132億美元建海水淡化廠,兩年後主要城市的供水將有3成來自海洋。很多環保人士和經濟專家反對海水淡化的進一步建設。 除造價高外,海水淡化將惡化氣候變化。此外,將鹽從海水中分離,所需電能佔海水淡化耗能的50%,而澳大利亞的電多由燃煤產生。批評者建議,「更加便宜和更加環境友好的替代方式是回收利用污水。」
在澳大利亞,葡萄酒製造者通過溝渠將從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水引來灌溉葡萄園;在新加坡,人們將污水變成飲用水。然而,印度農民對污水的利用方式是:直接採用污水灌溉。由於缺少灌溉用水,農民只能利用城市排入穆西河的污水來進行灌溉以維持生活。即使他們知道這些水可能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有水總比沒水強」。國際水資源管理機構(IWMI)估計,印度約有4.06萬公頃的耕地是使用這種污水灌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