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環境紀行:榮耀與麻煩的環保思維〈一〉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中國水環境紀行:榮耀與麻煩的環保思維〈一〉

2010年10月03日
作者:munch(文字工作者)

2008中國環境媒體前往東嶼坪工作假期,2009年中國環境組織來台進行社區參訪,在課程演講與工作假期的交流上,開始認識這群關心環境的朋友。透過活動現場的交談,以及電子郵件的聯絡,慢慢理解這群中國熱血青年,對環境事物的關心,以及現今中國環境問題的狀況。

更有趣是在深談中,發現中國政府對與環境組織之間,那種「麻煩與榮耀」的微妙關係,一個特殊的平衡邏輯,於是興起前往中國探訪生態環境現況的興趣。

2010年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之邀,以環境博客身分隨團前往參訪,這也是中國環境組織、媒體來台參訪交流四年後,台灣首度環境組織與媒體,進行回訪交流活動。

為 期十天的「二岸環保NGO與獨立媒體長三角環境交流」行程,以浙江為主要區域,主題是水資源議題的參訪交流,走訪杭州、溫州、寧波、上海等城市,拜訪當地 環境組織與個人,並進行許多場次的座談交流。為期十天的參訪行程,有官方與民間,有城市與鄉村,有安排參觀與意外所見,十天的行程收獲豐富,也更清晰參訪 城市的生態環境事物現況,以及官方與民間因應的態度。

因此,針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分別以政府、組織、民間、媒體四個觀察角度,來呈現當今中國環境問題,以及政府與民間的行動。

一、政府的態度

對於中國政府,在全力發展經濟之下,高度的經濟成長率,也帶來高度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如何根治成為一項長期改善的工程,甚至也關係到一個國家對於生態環境,秉持的一個生活哲學與因應態度。

中國政府對於環境事物的態度是什麼?在參訪行程中,一直可見的「文明城市」標語,成為一項有趣的觀察。

中國經濟高度發展之後,如何展現一個「文明」的國度,成為全國追求的事物,那意味著在經濟上,達成百年來「超英趕美」的心願,也希望在文化上有所提昇,讓中 國擠身於一個文明的國度中。生態與環境保護在某個程度上,成為一種世界潮流,一種與世界同步的榮耀,於是生態環境保護,成為一種國家運動,帶有競爭與榮耀 的心思在其中。

但是這樣的心思,在政府全力推動下,可以看的見成績,卻缺少一些內化的態度。在參訪行程中,以四個現象觀察,來談中國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態度。

1、有趣的溯源行動

河流保護一直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核心,全世界每個文明的發展,都是離不開河流。中國央視在1980年代拍攝的「話說長江」節目,追尋長江的源頭,透過媒體播送的力量,引發中國一系列的溯源熱潮,許多省分紛紛以母親河的概念,找尋河流的源頭,並且立碑作為紀念。

在 河流溯源的運動中,河流以一種「飲水思源」的樣貌,成為重新凝視河流的角度,開啟在高度工業化之後,面對河流高度變化,河流溯源成為一種追尋原初美好的行 動。但是這樣的關心,大多是帶點探險、調研意味的行動,重點在於地理位置的呈現,或是人文歷史的追尋,其實並沒有太多生態與環保的理念,甚至一旦成為公式 化的溯源運動,只是造就許多江河源頭的風景勝地。

在參訪中,安排前往浙江安吉龍王山的黃埔江源頭參觀,在繞著山路一路上行後,來到源頭立碑的位置,特別挑選在一個山溪小瀑旁的岩石上,鐫刻「黃埔江源」的紅 色大字,不改人們慣於在自然區域提字的習慣,十分具有觀光景點化的作用。更讓人驚訝,在這個黃埔江源頭的龍王山峽谷的山溪中,出現橫斷溪流的簡陋水泥攔水 壩,並且連結一道滑梯,怪異的人工建設乍看之下,以為是魚梯等生態保育設施,到了上游處才發現原來是溪流泛舟的設施,因為山溪水淺,經營水上育樂的業者, 在小小山溪裡到處築壩攔水,建造一個長達四公里的的山溪泛舟水道。

重要的溯源行動,造就一個景點,但是究竟朝向一個源頭生態保護的方向,或是憑藉名氣成為旅遊景點,成為河流溯源行動之後,一個有趣的變化。1985年黃埔江 源所在的龍王山,成立自然保護區,標榜朝向生態旅遊,並以縣級公共造產方式維護經營,但是保護區裡相關的生態調查,卻在2003年左右才開始。

2、樣板的濕地系統

溯源成為重新凝視河流的開端,核心落在地理查證與歷史追尋之上,甚至造就江河源頭的景觀據點。缺乏生態思維的環境保護,常常讓生態只是成為一種空泛名詞,甚至作為一種接近自然的新旅遊型式代稱,但是這樣的生態思維,也隨著中國和國際接觸的增加,開始有著轉變。

1992年,中國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著重在重要水鳥棲息地的保護,直到2000年頒佈《濕地保護行動計畫》,濕地保護觀念開始擴散,2002年成立《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2004年制訂《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按照規劃內容「從 2004到2010要划建濕地自然保護區90個,投資建設濕地保護區225個,其中重點建設國家級保護區45個,建設國際重要濕地30個,濕地恢復 71.5萬公頃,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38.3萬公頃。到2030年,中國將完成濕地生態治理恢復140萬公頃,建成53個國家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示範區, 全國濕地保護區達到713個,國際重要濕地達到80個。」

目標導向的濕地整治,讓重現濕地成為一種治理績效,常常在樣貌之外,忽略掉濕地中生物多元化的意義。在為期十天的參訪行程中,分別拜訪三垟與下渚湖濕地,二 塊濕地面積都相當廣大,幾十年的發展,濕地系統有著居民不斷開發佔居,過度養殖造成水質優氧化,以及工廠設立形成的水質污染,當地政府都在短短幾年間,遷 移、拆除濕地上數千家工廠或民宅,還給濕地應有的樣貌。

但是濕地復育,並非只是處理陸域上的房舍,更重要是水質的復原,以及污染源的控制,而這也是中國濕地整治的痛處,濕地範圍內有決心、有魄力,但是面對連通濕 地的河流系統,在濕地外受到工業污染的問題,就牽涉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會議中請教流域整治規劃領導人對衝突的看法,他不諱言,必須要看省級領導 人的決心,在經濟發展與濕地保護之間,求取一道平衡。

經濟發展成為中國的前進鐵律,濕地復育在觀光角度上,也擔負經濟發展之責,仔細觀察濕地復育,拆掉舊的工廠或民居建築,其實也新添許多景觀建築,這樣的濕地 思維架構在重現「江南水岸、魚米之鄉」的歷史景觀上。一旦濕地整治,太過向觀光化發展,一眛為遊客準備,就如關渡濕地公園何一先處長所言,遺忘濕地生物多 元的意義,過度人工整治,反而是一場災難。

3、困擾的流域整治

濕 地有觀念上的問題,但是不能不稱讚,至少中國開始重視濕地的重要,也願意進行復育整治工作,問題是連通濕地的流域整治,卻成為一個長遠又頭痛的問題。在參 訪的浙江省區域內,河流一樣存在工業污染與生活污水的問題,當地政府幾年來進行污染工廠整理,以及污水下水道建設,解決長期存在的污染問題。

但是另一種污染,卻是伴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擴大,因為建設需要砂石,在浙江境內砂石運輸,多半依靠船舶,形成在錢塘江面以及大運河內,長龍般的運砂船,來回在 河道上穿梭。這些運砂船簡易老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載著大量砂石行駛河道,那些烈日揚塵,雨天排泥的沙石污染,讓許多河流翻攪著黃色河水,形成河流混濁 的現象。

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城市,許多自然河道不斷整治,築起的高堤,增修的堤壩,河流人工化的問題相當嚴重,這也是現代河流治理,過於偏向排洪與景觀工程,完全以 保護城市、打造景觀為思考核心,造成的結果就是斷絕土地與河流的關係,影響生物多樣性,更糟的是過於侵入河水流域,一旦暴雨暴洪,河水溢堤、河道潰堤,造 成的危害相當嚴重。

參訪的中國水利博物館,內部介紹三峽大壩、南水北調等等大型水利工程,說明中國以強勢工程方式,作為水資源治理的心態,有趣的是在館內一開始談中國水利,就 是推崇大禹治水,卻未能深思,大禹治水正是順應自然的疏導方式,而非失敗的圍堵強攔。以大禹為師,卻是相反思維的工法,苦果在現今顯現,太多的洪災、泥石 流災害,一部分原因是自然河道系統的改變,一部份是人類過於侵入行水之處。

整治流域,從江河工程、排除污染,進到順應自然的觀念,對於迷戀工程至上的中國,思維轉變還需要一段時光。

4、摸索中觀念推動

對於環境保護的思維,中國並非陌生,在近幾年國際會議的舉辦,以及前往各國的參訪學習,一些新的環保用詞與理論,都可以發現從事環境工作的官員都懂,甚至能夠援以引用,但是深談之後,發現在字眼之後卻是相當空洞。

空洞的問題,來自限縮與失根的原因,也就是「麻煩與榮耀」的環保思維。

將環保視為「文明城市」的榮耀指標,中國在各省市推動的環保活動並不少,但是這些活動多半是屬於生活習慣的改變,不要亂丟垃圾、垃圾回收、節能減碳新生活等 等活動,在這些榮耀的背後,政府樂意推動,但是碰上企業、工業、經濟導致的環境問題,態度與魄力就變的曖昧不明。因為在中國,許多企業仍是官辦企業,一旦 推動環境事務,成了影響企業發展的經濟危機,環境保護變成麻煩,政府部門變得小心翼翼。

因此,有限的環境事務推動,讓活動增加城市榮耀,不需製造麻煩。

另外,在官方以不製造麻煩的環保觀念推動下,中國環境運動不是從民間生根長出來,而是官方給個範圍、目標,變成一種運動來推廣,久而久之這種失根性、躍進式的環境保護活動,只會形成一種表面的形式,沒有真實根基。

限縮與失根,讓中國環保活動,比較像嘉年華會,不同團體爭取關心環境的榮耀獎項,但是在活動的背後,其實不見的真懂,或是會真做。這點和台灣有點相似,政府 常常舉辦許多環境活動,來彰顯城市榮耀,但是遇上企業污染,馬上就是一樣推縮,「麻煩與榮耀」的環保思維,成為二岸政府相同的問題。 (未完待續 1/3)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m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