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不懂廠商的心,那就糟糕了──寫在石化工業政策環評公聽會前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長官不懂廠商的心,那就糟糕了──寫在石化工業政策環評公聽會前

2010年10月02日
作者:孫窮理(苦勞網特約記者)

編按:這是作者從「經濟面」探討石化業的第二篇文章,雖然石化工業政策環評公聽會已結束,本文仍值得讀者細細品味。文長,不急,可慢慢消化不遲。

這一篇算是「長官,請成熟一點,好嗎?從工業局石化業廣告談起」的續篇,所以也不會談任何關於「環保」的問題。

我們先用一個一般台灣人不是很習慣的角度來看看下面這張地圖:

5026170177_ffc5d4f21d_o.png

一水之隔的泉州市的泉港區和雲林麥寮、彰化大城的關係是什麼呢?可能有人會想到什麼先祖渡過黑水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故事,不過現在我要說的,卻是另一個「渡過黑水溝」的故事,它的方向,與先祖走過的路徑,是相反的。

從泉州市泉港「台灣石化專區」談起

2008年6月19號,「海峽兩岸石化產業發展論壇」在泉州市泉港區召開,泉州市副市長林伯前到場致詞,他說「泉港區是規劃建設中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是福建省發展石化產業的龍頭地區和能源發展重要區域,至2015年,泉港石化園區將形成2,400萬噸級煉油能力、200萬噸乙烯和100萬噸丙烯生產能力,石化產業集群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台下坐著的,有海峽兩岸的石化業者、專家學者,在那一次的會議之後,業者們表達了要在泉港的南墾片區,利用4.6平方公里的土地,興建一個「台灣石化專區」,計劃將台灣石化業上、中、下游整個產業鏈移到這裡,2009年,更細部的計劃也成型了,台灣的廠商預計投資60億美元,建設一套一年100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及其下游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橡膠及合成纖維等53個項目的石化專區。

投資的台灣廠商,預計出資七成,剩下的三成由泉州市政府來出,這些廠商有六家:李長榮、國喬、大連、長春、台灣石化合成、和桐;其中,長春和和桐也投資了國光石化;稍早,2008年初,國光石化在雲林離島工業區的計劃與台塑大煉鋼廠的計劃,一同受阻,業者們宣稱,「將出走海外設廠」。台塑是老實不客氣,開始在越南的大煉鋼廠計劃,至於這些石化業者,當然也不是說說而已,半年之後,「泉港台灣石化專區」的想法就成型了。

「泉港區」現在怎麼了?

廠商會告訴你「我不要國光石化」

簡單地說,應該就是「沒了」,為什麼沒了?是兩岸政府的「政策」,台灣政府禁止石化業上游到大陸投資,這個計劃,基本上是不可行的,但是,2008年初,新的變數是,國光石化在雲林的計劃不成了,既然不成,有沒有「放行」的可能,業者不會等政策明朗,當然是先談了再說。

而近幾年來,中國石化業上游快速成長,中國政府的基調是,歡迎國外的石油(化)資本到中國投資,像是德國的BASF、英國的BP、Shell、美國的Exxon,在中國都有大規模的投資,不過他們必須和主要是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這三大中國的石油資本合作;原因是中國的石化業還在發展階段,政府和資本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達成技術轉移、催熟石化業,但是,另一方面,又擔心被外國資本控制,所以限制這些外國資本的投資金額不能超過50%。

那麼台灣的六大廠商,是「本國」還是「外國」資本呢?對不起,在經濟利益的考量下,沒有「海峽兩岸血濃於水」這回事,據說北京政府差不多已經定了調,「泉港區」胎死腹中。

在「長官」一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現在台灣的石化業,具有「外向」的性質,產品大多數是出口,而且出口的對象,就是對岸,要評估台灣石化業的發展,就不能不拿對岸的經濟發展策略來一起討論。前面說的這個故事,是台灣石化業中、下游業者對在中國投資石化業上游的第一次叩關,沒有成功,但是,如果我們來問一個問題,如果在「國光石化」和「開放石化業上游赴中國投資」兩個中間選一個,像長春、和桐這些廠商,會選哪一個?

答案其實很簡單,這些廠商會告訴你「我不要國光石化」。

中國的佈局

從前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石化業的設廠,高度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不只是台灣政府,中國政府的態度可能更重要,而這個態度,我們從今年六月兩岸簽訂的「ECFA早收清單」可以一窺究竟。

在中國和東協國家逐漸架構起「東協十加一」自由貿易區的體系,讓東協國家對中國進口免關稅,會衝擊到台灣向中國出口的商品,而「ECFA早收清單」讓部份台灣商品降低或者免除關稅,對台灣來說,可以保持對這些東協國家的競爭力,而對中國這個擁有龐大市場的國家來說,它可以藉者「東協十加一」與「ECFA」的架構,調整對其最有利的產業鍊區位。

4974645302_298356e373_o.png

這張圖在「長官」一文中已經用過,我們再來複習一下。

 

對於台灣的石化工業產品,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因為中國石化業下游快速成長,有供不應求的趨勢,所以還有一些依賴的現象,這一點,從台塑六輕什麼都不管(會爆炸很奇怪嗎?)、瘋狂地擴廠就可以看得出來,不過,我們在「長官」一文中已經用數據說明,這一個趨勢,在2008到2009年間產生了變化,就以中國的乙烯供需關係來看,已經呈現「供給大於需求」的現象。

中國自己在發展石化業,雖然可能成熟度還不大夠,但是起碼在「量」上面,已經具有十足的競爭力了,比起台灣,中國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自己本身是產油國家,雖然在煉油的成本上,跟中東的那些產油國不能比較,但是這起碼算是個競爭優勢,目前中國政府也計劃將沿海的石化工業,向西部移動,像是新疆獨山子的煉油、年乙烯產量100萬公噸輕油裂解廠就是一個例子。

在這種條件下,台灣如果要在「量」上面跟中國拼石化業,機會已經沒有了,而中國政府在政策上,也表現出不歡迎台灣石化業的態度。

5027015908_6fe1e35e33.jpg

這些是台灣石化業者是真正「鎚心肝」的東西,他們比起你我都清楚得多,「國光石化」的利基在哪裡呢?他們也比你我清楚得多。
5027126052_86e8ea3d75_o.jpg
跟東協國家比,石化業的「利基」同樣不存在。

 

在「早收清單」裡,台灣最重要向中國輸出的「五大塑化泛用原料」PE、PVC、PP、PS、ABS可以說全部都沒有被列入,因為被列入的品項裡,PP中只有稅號39029000的「其他初級形狀的烯烴聚合物」,這個東西,2009年出口中國的量,0.3萬公噸,佔PP出口中國的比,只有 0.9%,而PS部份,則是稅號39039000的「初級形狀的其他苯乙烯聚合物」(以上兩項原關稅都是6.5%),2009年的出口量,也只有0.9萬公噸,佔總PS出口量的3.8%。就連中國需求量相當大的人纖原料PTA、EG、AN、CPL,這些也都沒有列入。

更嚴重的是,中國對台灣的重要石化業原料,不但不想給關稅優惠,還要利用課「反傾銷稅」的方式來加以抵制,這些都是石化業者「鎚心肝」的東西,他們比你我都要清楚得多。好,不比中國,比東協,在「東協十加一」的架構下,當這些東協國家逐漸取得對中國輸出石化業產品關稅優惠的時候,台灣還在跟「關稅」、「反傾銷稅」對抗著,中國想像的石化業區位,除了在他們本土之外,還有龐大的東南亞區域,能夠這麼做,是因為優勢在他們手上。

當中國政府已經透過「早收清單」表達出如此明確的態度,用它「市場」的優勢,調整在這個區域經濟體下,石化業上游生產區位的時候,實在讓人想問,台灣政府要透過「國光石化」去跟中國政府對抗,這是如何「非理性」的一個決策?為什麼要這樣做?

而這也可以回答前面的問題:要業者在「國光石化」和「開放石化業上游赴中國投資」兩個中間選一個,他們將毫不考慮地告訴你:「我不要國光石化」,他們會喊得比環保團體還要大聲。

蓋不蓋國光石化,他們都會走

今天(9/27),環保團體在彰化舉行大遊行,這是「反國光石化」重要的一役;而緊接著,28、30號,「石化工業政策環評」即將進入「公聽會」的階段,我們在「長官」一文中,已經指出政策環評本身前提假設的荒謬性,工業局對國光石化的辯護,根本是左支右絀,他們說「國光石化是為了填補五輕關廠的缺口」,但是沒有辦法說明,在三輕更新完成之後,一個10萬噸年乙烯產量的「缺口」(五輕關廠減46.5萬噸,三期更新加36.5萬噸),為什麼要用一個240萬噸年乙烯產量的國光石化來「填補」。

身為必須為國家政策護航的國營事業中油公司的代表人,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在被我們問到「受到早收清單的衝擊」時,他回答說,「影響不大」,他說,「我跟彰化縣政府談過了,希望之後在彰化搞一個大工業區,讓石化業中下游進駐,國光來出原料(參見「早收清單影響小國光石化要留台灣 陳寶郎:環評若不過 就讓一切歸零吧」)」,這句話裡,有一半的實話,也有一半的謊話,實話是,國光石化要靠出口來獲利,那是不可能的,而謊話則是,他根本沒有辦法論證石化業中下游要怎麼樣「回到台灣」來,在自由貿易的邏輯下,如果回得來,當初又為什麼會出去?

而當他老調重彈地說「各自玩各自的,讓一切歸零吧」,說這些投資的廠商會走的時候,這完全是實話,但是有「沒有說出的實話」,那就是,不管蓋不蓋國光石化,他們都會走。泉州的「泉港區」只是第一個例子,石化業上游開放是早晚的事,而從「泉港區」來看,中國的地方政府對「海峽西岸經濟特區(海西區)」的期待,也未必是中央政府擋得住的,未來的事很難說,這才是廠商的盤算。

以上這些事情,經濟部、工業局當然要比我們還要清楚得多,不然最近也不會一直說一些奇怪的話(「國光只做一期」、「國光先過,再讓你們去大陸」);廠商的心,如果連我們都懂,而經濟部官員不懂的話,那真的是很糟糕了。他們應該不會像那些自己活在象牙塔裡,還說別人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程度那麼差的(最好是你們那些「特用化學品」要用一年240萬噸乙烯來做啦!);在他們手上,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只有政治、沒有專業的「環評(啦啦啦,環保署我就是不甩你,你再來咬我啊)」;他們大可以讓這些大大小小的「鬼」來否決國光石化案,然後把責任都賴給環保團體,說他們「反對石化工業(誰?有誰這樣說?)」、再配合媒體演出一下,假正經地說一下,說這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衝突」什麼的。

如果連這都不會的話,長官,誤國、誤民、誤經濟、誤環境,別怪我們沒跟你說...

※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