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環境紀行:榮耀與麻煩的環保思維〈二〉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中國水環境紀行:榮耀與麻煩的環保思維〈二〉

2010年10月10日
作者:munch(文字工作者)

二、民間的努力

1、悲劇性的抗污英雄

政府推動,民間失根,中國有沒有起自地方的環境運動?其實有的,只是他們相當微弱孤單,甚至面對更大的危險。

錢塘江畔的韋東英女士,世代原本是漁民,但是工業區的開發,以及城市的發展,帶來河流的污染,嚴重影響漁民的生計,她從十多年前開始,就不斷出船巡查,舉報 污染排放,對抗污染企業,被喻為錢塘江抗污英雄,但是換來村民的敵視與政府的關切。孤單的環境行動,無法改變大環境的開發,原本的熱鬧漁村,被工業區切割 的支離破碎,居民也紛紛離去,留下破落的場景。

另 一位居住杭州市奉口村的陳法慶先生,多年來村子飽受沙塵之害,因為當地採集砂石的工業,挖掉一座座山,也造成河水與空氣污染,陳先生苦心對抗,一路研究法 律不斷告官,甚至最後控告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中國這種大膽的舉止,為他贏得中國第一農民的封號,但是也面臨家宅被二度縱火的危險。但是有趣的是,他是農村 居民,自身有投資事業,能有更多的金錢,進行污染的對抗,甚至希望到國外買廣告,控訴中國農村環境的問題。

2、中國的農村問題

中國農村快速消失中,一個因為經濟發展帶來的開發與污染,一個因為農村凋蔽造成人口外流,另一個是不當農作方式斷絕農村生機。農村的消失,也意味著土地的沈 淪,更是造成環境的危機。2008年訪台的甘肅綠駝鈴組織,說明中國西部面臨沙塵暴的問題,根源就是農村離農,造成許多田園荒漠化,在國際關心之下,紛紛 種樹阻擋荒漠化,但是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讓農民願意耕作,守護土地。

救農村,成為中國重要課題,在交流行程中,一位任衛中先生以傳統泥石竹木建材,重新打造中國新農舍,建築上除了有節能減碳的環保思維,更重要是建材取自於土 地,避免大量外購,壓縮建築成本,讓每棟農宅房舍的造價,維持在八萬人民幣左右,他認為讓農民自力造屋,農民蓋得起房屋,解決農民居住問題,才有可能搶救 農村。

他以個人力量,想要打造一處處的生態農村,但是極為諷刺的是,在他新農宅的實驗基地旁,大量水泥房舍被建立,完全破壞他的生態農村想像。

3、無力的民間社會

中國環境問題,牽涉到土地全面國有化的制度,當國家有政策,規劃取回土地開發建設,在地居民常常難以對抗,只能任由國家安排遷居。另一方面,民間社會的環境 意識,仍是極為薄弱,除非環境惡化到過不下去,才會發出抗議之聲,一般人多數選擇沈默,甚至也加入毀壞環境的行列。前往農村裡,處處都在建設開發拼經濟, 原本優美的農村環境,變得支離破碎,其實如同台灣1970年代的翻版,高度的農村工業化,造成環境的破壞,惡果至今難以消除。

民間社會的弱化,人民無力守護家園,讓國家與企業更無阻礙的推行計畫,一旦全力經濟開發,更多的農村瓦解,土地也深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