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品檢驗與標示制度 台灣亟待建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基改食品檢驗與標示制度 台灣亟待建立

2005年12月05日
本報吳斐竣報導

基改大豆與玉米所製造的產品已經充斥各國市場,將來也會有更多類型的基改食物陸續上市。基改食品是否安全,贊成與反對兩派人士看法南轅北轍。3日上午,一場針對基改食品的安全性及其管理的座談會中,基改食品研究者、毒物與過敏醫學專家,對基改食品的安全性給予肯定,但是對於台灣缺乏檢驗與標示的管理制度,則表示擔憂。

中研院植物與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陳榮芳先為基改植物的研究感到不平。相對於基改微生物或動物,基改植物是最安全的,但是卻受到最嚴格的管制。即使是非基改食品也可能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卻不受檢驗。基改的成本高,再加上檢驗的費用,將使得效益被打平。台大植物科學研究所所長葉開溫也同意,台灣基改研究起步早,成就卻落後,主要是因為把基改食品當成壞小孩,安全評估已經有全球公認的程序,我們只要照著進行即可。

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康照洲與台中榮總風濕免疫科科主任蔡肇基表示,檢驗基改食品對人體的毒性或過敏反應,台灣在技術上都沒有問題,但是需要受到美國FDA的認證。台大醫學系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科科主任張明富認為,安全檢查應該要美國、台灣雙軌並行。如果檢查結果一致,顯示台灣技術與美國一致,這對於台灣推動基改食品研究將有很大幫助。科學家們認為,人類的食品從來沒有像基改作物般被詳細的檢驗,也沒有臨床研究報告顯示基改食品影響人體健康。對於基改食品的安全要求與傳統食品相同即可。

而在管理方面,代表業界出席的先正達公司高文彥指出,基改食品是國際性問題,我們無法決定要不要,只能從管理端著手。目前台灣的法規體系仍不完整,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的產品,只是重複審查他國已經完成的工作。但很快就要面對基改木瓜、基改青花菜要不要上市的問題。

法規寬鬆,審查嚴格的美國管理制度,受到多數學者的青睞。由衛生署設立標準,交給第三方獨立機構檢驗,是較合理的方式。而過於嚴苛的法令,只會使基改作物的種植地下化,例如已經有台灣農民偷種中國的基改稻米。此外,政府應該加速建立認證制度,清楚標明基改與非基改食品,一方面讓人民可以自由選擇,另一方面也不至於影響產業發展。以木瓜為例,有公信力的檢驗機構,以及清楚的產品標示,可以避免極度抗拒基改的日本出口市場因為部分台灣農民開始種植基改木瓜而整個崩盤。

基改食品牽涉範圍廣泛,從最基本的安全性到最深層的文化價值。在這場大學裡的科學家聚會中,固然可以對食用安全達成共識,但是關於大眾教育與溝通,則需要吸納更多民間團體參與討論。

相關網站: GMO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