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城鎮響應轉型運動 發起人蒞台分享理念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400城鎮響應轉型運動 發起人蒞台分享理念

2010年10月26日
本報2010年10月26日台北訊,蔡錫昌、鄭香君報導

來自轉型城鎮運動發源地──英國托特尼斯的運動發起人納瑞什‧吉恩葛蘭德(Naresh Giangrande)專程抵台,上週六(23日)於台北集思會議中心主持一場「轉型城鎮工作坊」,對台灣聽眾介紹轉型城鎮的起源,並分享這項草根運動的運作模型。透過「經濟發展與環境能否達到平衡點」的發問,讓參與者開啟了思考的第一步,藉此強調:轉型著重在過程,先從自身開始做起,再逐步帶動週遭的人事物。

英國轉型城鎮運動的起源,主要回應人類面臨的兩大困難:越演越烈的氣候災難挑戰人類社會穩定度,其二是全球石油產量減少,對於已高度石化上癮的工業社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吉恩葛蘭德指出,1956年石油地質學家Hubert曾預測美國石油生產將於1970年代到達高峰,接著將會由於地下儲油量縮減而呈現指數下降,不幸地,這項預測已經成為事實。

他指出,同樣在全球石油產量的預測上,有幾項徵兆也顯現出這些趨勢,首先是長達數年全球石油生產沒有跟上日益密集的需求,油價卻始終居高不下;其次是在上述的光景下,石油公司開始瘋狂尋求其他可能的油源(像是:油砂),反映出全球儲油快要見底的不快事實;最後,各界專家預測全球產油高峰將於2010-2020年,各界必須做出調整因應的方式來度過後產油高峰的生活。

他還表示,有鑑於未來前途黯淡,各國已紛紛採取因應之道。美國國防部將產油高峰當做是影響其全球影響力的威脅,因此設定要於2015年確保未來美國石油-能源供應無虞的方案。在英國,政府則是集結相關業界進行研究,並預計全球石油產量將於2018年達到高峰。

在上述氣候變遷與產油高峰的框架下,吉恩葛蘭德邀請工作坊的與會成員共同思考台灣的情形,在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方面要如何因應加劇的氣候事件,以及企業如何因應產油高峰的限制,並同時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以在市場勝出。

認知並身行 才是改變的根本之道

吉恩葛蘭德提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受到各界矚目並被認為是人類社會扭轉乾坤的最後機會,事實卻證明各國並未取得共識來解決問題。原因在哪裡?出了問題就找解決方案是我們現今最常運用的思維模式,但面對這樣需要全球規模才能因應的問題時,這個模式顯然無法發揮成效。

吉恩葛蘭德說明,轉型城鎮運作的基本心智模型,並認為唯有在意識當中產生對於問題認知的辯證後,人或組織才有辦法貼切地辨識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採取行動並根據行動所產生的回饋來做後修正依據,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突破轉型模式的第一步:讓漠不關心的人投入,首在提供完善全面的資訊,來引起休戚與共的關懷意識,並信任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所作出的決定。為了做到這點,吉恩葛蘭德表示整個過程必須保持包容、公開、鼓勵分享、促進網絡間的溝通與工作順暢,這樣才有辦法在內心與外在都做到轉型。面對與會者關於轉型時程的問題,吉恩葛蘭德表示轉型並非一種斷裂,而是一種一連串改變的過程,需要充分的時間才能醞釀足夠的能量,而成效卻能深遠影響。

Naresh樂觀地表示,不要小看每個人都有改變的潛能。轉型意識由個人開始改變,累積一步步的行動,集結起每個有自覺的個人微薄力量來,逐漸發酵茁壯,並帶動政府與企業的參與乃至整個社區、社會,就有足夠能量來改變我們所遭遇的危機。

病毒來襲 感染轉型病毒

吉恩葛蘭德以生物學、演化史的角度詮釋轉型運動,認為轉型運動兼具自我組合(self organise)以及演進(evolutionary process)的特色,轉型城鎮基本的運作模型以及來自各地的成功案例,讓各地有心從事轉型的社區可以運用這套共通的原則,並按照自身在地的需求提出自己的轉型議題(transition initiative),因此這項草根運動猶如病毒般快速橫掃英國,目前已有400多個城鎮正式註冊為轉型城市,另外還有上千的城鎮則是處於轉型前期的進行式當中。

最後吉恩葛蘭德勉勵與會者轉型最重要的工作是持續維持向前邁進的動量,儘管在推動計畫時不免遇到挫折,但在這時若更努力將能帶動更多人參與轉型運動,並試著用不同方式、不同的角度切入轉型的各項工作。Naresh表示,他的來訪旨在讓台灣大眾感染轉型病毒,並希望台灣各界能積極參與轉型的工作,以面對危機潛伏的未來,並能作到在地應對氣候環境變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