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03日
摘錄自2010年11月3日自由時報宜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內政部辦理農水路改善,21年來,多是佔用水路,作為農路拓寬用地,影響排水;明年計畫辦理枕山等五處農路改善,宜蘭農田水利會反對佔用水路拓寬,使得計畫停擺;會長許南山說,農路拓寬可徵地,不能佔用水路,重農路、輕水路的觀念須導正,才能確保農民生命財產安全。
民國60年以前,早期農地重劃,農路寬度約2.5m到3m之間,兩側各留有2m至3m水路;78年,政府辦理農水路改善計畫,農路拓寬要以4m以上為原則,21年來,都是直接佔用排水溝、灌溉溝作為農路,無償向水利會取得用地。
內政部100年要辦理枕山、壯西、壯東、中興及瑪僯等地區農水路改善計畫,同樣要使用水路用地辦理農路拓寬;宜蘭農田水利會反對,會長許南山說,農路拓寬,他當然樂觀其成,但不能填水路開農路,這對生態、防洪都是不正確作法。許南山說,近幾年,瞬間暴雨次數頻繁,若再把水路拿去作農路,排水斷面減少,排水功能難以發揮,勢必造成區域性淹水,受害的是農民,他不反對農路拓寬,但一定要保持水路功能,政府可以徵地拓寬,不能佔用水路,影響排水及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