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天後的「凱稻」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120天後的「凱稻」

2010年11月17日
作者:何榮幸

7月17日憤怒的農民北上夜宿凱道,擔心影響五都選情的官員滿口承諾,農民遂把「凱稻」帶回南方等待收成。120天後「凱稻」成熟了,行政院修法版本卻無影無蹤,土地正義的呼喚持續在凱道權力中樞上空飄盪。

苗栗縣政府出動怪手剷平即將收割的稻禾,跟這幾天「凱稻」在高雄美濃的歡喜收割,已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象。公權力對於土地徵收的兩種政策態度── 一種是粗暴強徵農地,讓良田持續消失、農村走向死亡;另一種是符合公共利益,透過聽證會等程序讓農民的聲音、權益得到重視─也到了關鍵抉擇的時刻。

然而,農民提出的120天期限過後,各地自救會在凱道上提出的三項卑微訴求:一、停止政商勾結胡亂圈地惡行,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三、召開全國土地與農業會議,終究還是石沉大海。民間已經提出了土地徵收條例修法版本,官方卻還是不動如山。

當初行政院迫於形勢對苗栗大埔農民提出的不必拆遷、以地易地安撫,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個案處理,農民不是笨蛋,他們知道結構性的土地徵收問題若不解決,今後「怪手摧毀良田」景象仍會在各地重演。相對而言,行政院放任全國工業區土地大量閒置,縣市政府以各種名目強行徵地,背後則顯然有著龐大政商利益主導「圈地主義」思維,才會只想單點突破個案而不思整體解決方案。

以日前我和同事在「環保大風暴」專題中深入報導的中科四期相思寮聚落為例,官方雖已做到對完整聚落部分的保留,但孤立的農場巷等散居農戶,至今仍被排除在官方協商方案之外,顯示官方無意通盤解決問題。官方連相思寮個案解決都存在若干「差別待遇」了,更遑論完整考量、妥善處理全國被徵收農地的困境。

看到相思寮後援會這群年輕人的積極奔走,你會很欣慰年輕世代願意展現具體行動,為土地正義投注這麼多的熱情,為挽救農村生機做出這麼多的努力。但看到官方一方面以農村再生條例宣稱要美化、活化農村,另一方面卻以空白授權的土地徵收條例讓怪手開進良田,你也會對這個政府的言行不一、踐踏農村感到駭然。

無論如何,120天已無聲流逝,農民與農運團體該說的都說了,政府該做的結構性處理卻一樣都還沒做。學者研擬的民間版修法條文容或不夠完善,但至少已踏出重要一步,政府必須回答的問題則是:要等到「凱稻」第幾次收成,政府才願意開始真正重視土地正義?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