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農尋出路 盼升格新契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荔枝農尋出路 盼升格新契機

2010年12月19日
摘錄自2010年12月18日中央社台中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吳寶春的麵包打響台灣荔枝香,但太平荔枝農的心血卻仍未轉為甜美,在苦思出路之際,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太平山區成為台中市後花園,開闢交通要道、建設觀光據點,以觀光休閒農業吸引人潮、錢潮是農民的新期待。

太平市農會總幹事李淑貞表示,太平市荔枝栽種面積約500至600公頃、年產量720萬斤,近5年多來,中國大陸引進台灣技術栽種荔枝對台灣荔枝造成威脅,且年輕人怕胖,不愛吃甜品,荔枝價每況愈下。

為振興荔枝市場,太平市農會引進台農4號新品種,果粒大、抗病蟲害、採收期可與南部拉開。農會再持續推廣黑葉荔枝疏伐、矮化,方便採收與提升品質,並推動農地協商栽種品種,避免集中栽種同品種而造成產量過剩。

李淑貞說,吳寶春的成功鼓勵栽種糯米荔枝農民研製荔枝加工品,走入烘焙業市場,大受市場肯定,並開發糯米荔枝酒等加工品。但荔枝樹枝細、採收期短不適合做觀光果園,目前推廣減少農藥使用量推動健康環保的農產爭取消費者認同及外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