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形俊瘦,總是戴著一副墨鏡的黃寶華,目前是藍天環境&發展中心主任,去年來到台灣參訪,對於其社區都有政府資源補助,以及年輕人願意回流幫忙而感到羨慕。他希望,大陸政府能重視社區發展,提供更多人力和資源補助。
黃寶華表示,參訪台灣的社區後,覺得這裡的凝聚力比起大陸好很多,並在環保意識強烈和專業程度,是大陸環保團體應學習的目標。他也羨慕的說:「台灣要成立環保團體並不困難,而且可以去遊行和抗議,這在大陸是不被許可和認同的!」
「參訪桃米生態村是我最大的收穫!」他表示,桃米生態村的重建和社區整合模式是他在大陸所沒有遇過的方式,並且運用各方資源,以及用「蛙」來當作社區發展的主題,對於未來要做社區教育和凝聚是相大的幫助和學習。
他認為,台灣的社區發展比起大陸相當重視營造人(態度、觀念、技巧)和軟體(傳統、文化、風俗)等發展,是一件值得學習的事情,日後將會應用在大陸社區發展上面。
黃寶華原在四川西南交通大學任教,因教課時間不多,就利用多餘的時間跟朋友組成旅行背包客,到偏遠地區去旅行和遊玩,而在一次四川偏僻山區的旅途中,他訝異的發現,這裡的人們的生活和城裏反差很大,孩童上學難且接受教育的條件也很差,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
因此,他和朋友一起展開友愛助學計畫(Your Aid education Aid),5年間資助了近上百位學童的學費和生活費。他開心的表示,看到孩童都能快樂上學,比起自己教書和做生意開心許多,也因此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意義。
「當了志工就像工作難免遇到瓶頸!」黃寶華表示,為了更好地掌握志工技能,他辭去了工作,不顧家人反對,到了雲南在一家由丹麥機構成立的國際志願者培訓學院,培訓11個月後,原本有機會可以去非洲或是印度,但因培訓單位挽留擔任此校校長一職,就暫緩計畫並接受校長一職。
「權限變大了!所做的事情也就可以更多!」他表示,這段當校長的期間,積極招收和培養在地志工,為學校在中國生根打下了堅實基礎。1年後,應邀轉往珠海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去成立環境&發展中心並開始從事教環境教育。
黃寶華的獨特教學方式,已寫成論文將在今年8月於美國西雅圖大學學術期刊上發表。他說,只要天氣良好,就會帶學生去當地的保育濕地,進行勘查和解說,並與當地保育學者交流,並鼓勵學生發言,透過實際參與交流和觀摩,讓學生學到的不是只有書本裡的知識。
後來,他離開了學校,成立現在的民間機構-藍天環境&發展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從事環境保育和環境教育的工作。他表示,教書成了夢想發展的阻礙,所以還是決定辭掉工作,全力投入在環境保育和教育的工作。
最後,問到他的未來規劃以及夢想?他笑者說:「還是從事民間工作,還有有機會還想去非洲當一段時間志工!這也我想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