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警戒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紅色警戒

2011年02月21日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在桃園、台中、彰化、雲林、高雄等工業區密集的地方,我們經常會發現,工業區排放廢水的河流充滿異味、五顏六色,甚至有許多白色泡泡。但是這些河流,以前可能是當地居民牽牛汶水、浣衣洗菜,又或是跳水遊憩的乾淨小溪...

紅色警戒

眾所週知,台灣經濟狂飆時期,是由石化、化工、紡織、皮革等重污染工業類別,撐起「榮景」,而這些產業,多半坐落在工業局全台各地設置的工業區。由於這些工業區,普遍在環評法和環保相關管制法令未通過前就設置,可以想見,當時工廠所製造的空氣和水污染,幾乎不受管控地直接排放,「成就」了現在全台各地受傷的河流。

但工業廢水的排放,卻不僅只有污染一條河流。過去,台灣開發工業區,幾乎緊臨海岸,這些廢水在灌入河流後,就會隨著河水入海。依據經濟部工業局在網路上公布的全台工業區數量統計,目前全台工業區已經超過100個,其中桃園縣市就佔了12家。過去桃園,就曾經因為高銀化學的工業污染問題,爆發鎘米事件,而高銀化學,就坐落在桃園海岸不遠處。

隨著社會與環保法令的進步,工業區的污染逐漸受到控管,但以前工業毫不節制地破壞環境的傷疤,並未因此癒合。

農曆春節期間,因為日前許厝港劃設溼地的爭議,前往桃園海岸一探究竟。在大園海岸意外發現台灣相當珍貴的藻礁,但這片藻礁已經毫無生氣。在痛心之餘自問:「為什麼自己,或現在未滿30歲的許多人,可能都從未踏進桃園海岸?」而答案就在走進桃園的海岸後浮現:充滿廢棄物的沙灘、骯髒的海水,誰要靠近呢?

這是多年來工業發展所累積而成的,因此我們這一輩人難以想像:幾十年前工業未興盛時,這片從大園一直到新屋的桃園海岸,因著與珊瑚礁有同樣生態重要性的藻礁,而擁有豐富漁業資源。但隨著藻礁被工業區填海造陸,或因為填海造陸引發突堤效應,使漂砂掩蓋藻礁而死亡,或廢水污染等問題,這片海域的漁業資源漸漸消失,漁民不捕魚了,色彩豔麗的海星和海膽,因為桃園工業多半含重金屬銅,而變成綠色。

我們不是在管制工業區的污染了嗎?是不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二○○八年,觀音工業區污水處理廠違法排放工業廢水,透過民眾檢舉,環保署前往稽查發現,受工業局委託,代為操作污水處理廠設施的榮工公司,沒有按照正常程序處理廢水,而是以遶流的方式,在收集廢水後,就直接排入承受水體樹林溪、經一公里後出海,造成環境生態的嚴重污染。

當時環保署裁罰工業局636萬元,並追繳榮工公司「不當利得」的金額高達1億3千萬。為什麼是不當利得?不當利得又是什麼?

一般來說,污水處理廠無法好好處理廢水,而有偷排情況,牽涉到污水處理廠的設備不足、無法處理,以及負責處理的人根本不當操作。其中不當操作又可分為處理設施老舊以至於無法好好處理,或是為了節省成本等狀況。

在工業區內的廠商,通常會繳交污水處理費給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者,以觀音工業區為例,就是榮工公司。榮工公司在一開始接手處理污水處理廠時,其實就發現污水處理設施不足,因此一定會有無法好好處理廢水的情況;但就算一時無法處理,依照法令,也可以有緊急處理措施,但榮工公司不但沒有這樣做,還不斷向廠商收取處理費,直接以埋按管的方式,也不處理廢水,就直接亂排。

環保署認為,榮工公司根本是惡意排放。但因為追討的金額過高,榮工公司不服上訴,農曆年前,判決出爐:環保署敗訴。這個消息雖然普遍被平面媒體報導,但只著眼於環保署長沈世宏強調「這是指標性案件」,將重點放在「環保署敗訴,是否要上訴」的細節,卻忽略沈世宏強調「這是指標性案件」所意指的其實是,傳統老舊工業區在污水處理上的根本結構性問題。

這個結構性問題,就在於台灣堅持工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在現實的污染管制上有,卻有許多漏洞,使得過去環境受工業污染而產生的傷口,持續流血。

日前環保署針對高院的判決,雖然表示「尊重」,但也強調上訴到底,一定要榮工公司把不當利得「全部吐出來」。但這就能夠遏止違法排放?還是只讓傷口停止流血,卻依然化膿...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