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當原料 有機電子突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蠶絲當原料 有機電子突破

2011年03月02日
摘錄自2011年3月2日中央社新竹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軟性電子書及軟性顯示器等消費電子產品前景看俏,清大材料系教授黃振昌率領研究團隊發現,蠶絲可用來製做超高性能的電晶體,提升元件速度20倍,是軟性有機電子重大突破。

國立清華大學表示,可撓式薄膜電晶體是軟性電子產品的重要零件,各國產學界都積極投入研發。黃振昌及博士研究生王中樺、謝兆瑩組成的本土研發團隊,過去2年來利用蠶吐出的蠶絲,經過簡單化學加工,成功開發出一種蠶絲膜成型技術,這個蠶絲膜可當作介電層材料,能製作在低電壓操作的高性能五苯環有機薄膜電晶體。

黃振昌說,剛發現蠶絲可用來製做超高性能的電晶體時,非常興奮,也嚇了一跳,感覺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黃振昌表示,這項研發成果剛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發表,一般的有機五苯環薄膜電晶體若改用蠶絲膜當作閘極介電材料,場效應遷移率大幅提升20倍,這項成果是軟性有機電子的重大突破,有助提升軟性電子產品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