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22日
摘錄自2011年3月22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日本核能災變引發國人談「輻」色變,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21日表示,目前台灣的輻射劑量單位都是毫西弗或微西弗,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只是民眾「心理上的恐慌」,且一人一年接受的輻射劑量只要不超過50個毫西弗,就沒有問題。
對於遭受輻射感染的食物,石崇良說,醫學上來看,人體暴露在輻射劑量一個西弗以上,才會開始對人體產生問題;入口的食物輻射劑量也要超過0.01個西弗,也就是10個毫西弗以上才會有影響。
衛生署長邱文達說,衛生署所有醫療後續都是依據原能會的資料執行,原能會公布輻射劑量每小時多少毫西弗後,衛生署會接著公布輻射劑量級數,分為綠、黃、紅燈,目前是綠燈。
石崇良表示,分級燈號所對應的輻射劑量,目前還在細部規劃中。但原則上,綠燈就是鄰近國家的核災尚未影響到台灣,只須對民眾宣導、做機場篩檢,不須啟動醫療體系;黃燈是指輻射塵已經飄來台灣,對民眾健康造成影響,醫院須啟動防治機制,將隔離受輻射污染的病患並做動線區隔;紅燈則是國內發生核災,醫院可能面臨必須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