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浩劫,省思台灣環境問題的核心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從日本浩劫,省思台灣環境問題的核心

2011年04月28日
作者:林宣旭(台灣生態學會會員、靜宜大學學生、天馬騎士團團員)

這一年來世界各地災難頻傳,洪水、乾旱、大雪……等,看似天災,其實卻是人為破壞環境後,所導致的氣候異常,這樣的災難應屬人禍。但更可怕的人禍是不可逆的傷害,一如最近的311日本宮城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火災、輻射外洩等一連串災難負效應,其中最令世人憂心就是嚴重的核災問題,而核災就是屬於不可逆的傷害。核災的問題會不會出現在台灣?是全台上下都十分關切的問題。

記得參加第一次單車環台「2010年台灣環境倫理宣達行動」時,曾拜訪核四廠旁的貢寮社區。北台灣地狹人稠,居然有3座核電廠,密度是世界第一。當時貢寮反核四運動的吳文通先生曾說: 「若發生核災,貢寮人應該來不及感受到痛苦,真正受苦難的是貢寮以外的人們。」這句話真如當頭棒喝,引人省思。

環境問題核心改善教育才是重點

台灣除了核電的議題外,還有許多重大的環境問題,在第2次參加單車環台「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時,我便開始在思索這些環境問題的癥結。我認為環境議題問題的核心在於教育失敗所導致的價值觀錯亂,被教育洗腦成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考試機器。現在人大多都認為「要讀好書才會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賺夠錢,賺夠了錢才能過好的生活」,這是一種錯亂、狹隘的價值系統,此價值系統導致人們盡皆成為「功利主義者」,人生目標皆以「賺大錢過好生活」為主,並將「成功人士」的形象定義為「高社經地位、高經濟收入」。

圖1.2011單車環台「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蔡智豪 攝)

圖1.2011單車環台「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蔡智豪 攝)

學校乃社會縮影,姑且從學生角度加以探討。從一年一度選出來的「模範生」便可知大家對於一位好學生的定義及標準,但進一步細究而這些模範生的特質,會發現大多僅是成績優異。一個真正的「好學生」,不能只是成績名列前茅,更需要德、智、體、群、美五育兼修才行,但台灣升學主義導致的壓力,使學生無瑕思索考試以外的事物,遑論關心環境。最後培育出一個個「高知識分子」扮演國家的上位者。權力越大的上位者,越需要大公無私、捨己為人,否則遭殃的都是底下的人。換言之,權力越大的上位者越需要崇高的道德,否則擁有再多知識都是枉然,輕則自私自利、輕視公益,重則傷害無辜、危害社會。但台灣卻無任何一種考試能測出道德水準,讓當權者的思維把利益放在絕對優先,實非民眾之福!相信在最近日本核電廠發生一連串意外事故後,台灣決策單位宜抱持居安思危的憂民心態,評估考量核電使用情形,設法建立非核家園,不以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台灣核電廠備用電力比日本完善、台灣應變能力比日本優異,而放縱頻頻出錯的貢寮核四廠繼續施工。

滿足物慾生活越陷越深終遭反撲

在社會充斥功利主義的思維下,大眾普遍的想多賺一點錢,過好一點的生活,然而,稱職的上位者為維護「公共利益」,便積極發展科技,以滿足大眾想過「好的生活」的需求。

圖2.領隊蔡智豪向單樞機說明生態福傳的具體作法。(陳要忠 攝)

圖2.領隊蔡智豪向單樞機說明生態福傳的具體作法。(陳要忠 攝)

 人類一昧追求「好的生活」,也就是「物質生活」,但物質慾望的發展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就如毒品一般,吸食時只能短暫逃避現實,毒癮染身後,不吸便會苦不堪言,又因慾望作祟,吸食量勢必逐日增加,否則無法滿足,最後,不知不覺陷入這惡性循環裡,越陷越深、越陷越深……。物質慾望太大是不慈悲的,可知道我們為追求「好的生活」而發展科技,貪求便利性而犧牲掉多少大自然資源?這樣的過程,造成多少無辜蒼生死於非命?甚至會逼得人類最終走投無路?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但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若要永續生存,則必須脫離物質慾望的追求,轉而重視精神層面的提升。

與大自然脫節充滿壓力遠離幸福

無疑的,每個人都想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但進一步反省,處於科技發達的現代人,真的較前人來得幸福快樂嗎?不久前我將此問題向從小生長在農村的母親提問,她表示小時候的生活讓她較為幸福快樂,其實不僅母親,諸多長輩皆表示童年的生長環境及生活點滴令他們回味無窮,反觀現代人的生活,紛擾、喧鬧、緊張、忙碌、冷漠、污染,更悲哀的是,已逐漸脫離自然,我們試問自己,已有多久沒有跟樹擁抱?有多久沒有和山對話?在文明的都市待久了,使得我們對大自然的印象逐漸模糊,漸漸的,我們忘了自己其實也是大自然裡的一分子,甚至也忘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種最根本、最真誠的感動。

圖3.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課程以單車環台的方式,拜訪各地的天主堂。(蔡智豪 攝)

圖3.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課程以單車環台的方式,拜訪各地的天主堂。(蔡智豪 攝)

人生就像一本小說,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而現代人這本小說的普遍遭遇裡,小時候面臨的是讀、讀、讀,考、考、考!長大後面臨的是工作、工作、工作,賺錢、賺錢、賺錢!人際關係冷漠、環境充滿污染,生活緊湊且充滿壓力,導致憂鬱症比例逐年升高、文明病發生日益頻繁、過勞死時有所聞,這就是科技發展下大眾的生活寫照。

生態福傳培訓召喚返樸致力和平

這趟單車環台的「愛.環保之旅」,我們走訪了嘉義東石耶穌聖心堂、高雄救世主堂、屏東牡丹聖保祿堂、台東市貞德文教中心、花蓮瑞穗耶穌君王堂、宜蘭五峰旗聖母朝聖地、新店主顧傳教修女會文萃樓、新竹市納匝肋靈修中心。學員們也參與天主堂每日晨間的感恩祭或祈禱,並誠摯地為台灣、為地球的環境生態祈福、也為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老師的健康祈福,他目前雖在抗癌路上艱苦奮戰,卻依然努力帶領後輩進行環境倫理的推廣教育。這一個不算多也不算少的單騎隊伍,參與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的學員,沒有一位是天主教教友,但在過程中,我們卻因而認識了天主教不求回饋、無私奉獻的「愛」, 9天的旅程中與天主教接觸頻繁,我很欣賞天主教的精神,愛、正義、和平以及他們簡樸的生活方式,我很希望世人都能效法這種精神,讓眾生和平共處,活在愛的關係中。

圖4.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學員每天為環境守護而祈禱。(廖翊伶 攝)

圖4.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學員每天為環境守護而祈禱。(廖翊伶 攝)

要達成這個願望,必須以行動實踐,這也是生態福傳的核心理念,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活動的落幕並非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正如日本震災所帶來所有一個接續一個的災難,都必有原因,必有後果,對於鄰近的台灣正是一個最好的警惕與殷鑑,但願我們愛與環保的生態福傳行動,能感染越來越多人,彼此相愛,愛護環境,知足感恩,並回歸簡樸生活。

※本文同步刊登在天主教周報131期第22版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第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