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新價值 | 環境資訊中心

打造城市新價值

2002年09月20日
作者:亞倫.聖鄧寧 (Alan Thein Durning,守望北美洲大西北環境生態組織執行長)

還給空氣自然的味道

大西北每年還有數千人以上的生命與健康受到汽車的危害,因為車輛所造成的空氣污染,以及製造、推動、維護,和修理汽車所造成的污染,會引發肺癌和呼吸系統等疾病。在溫哥華,空氣品質不良的日子裡,住院人數就會增加,而汽車正是造成該地區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華盛頓州的路上交通工具,排放了全州空氣污染中55%的廢氣;在大溫哥華地區,它們更佔了三分之二。

「汽車的使用遠比以往乾淨得多,」戈登如此評論道,但它們仍然是大污染源,而且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遷的溫室效應主凶。每一部汽車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光是其中的含碳量就足足有汽車本身那麼重,而且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1993年,燃燒石化燃料所產生的所有二氧化碳中,45%是來自汽車引擎燃燒,而且自此之後,燃料的耗用更是有增無減。

汽車的負面因素,還得包括因為曲軸漏油、機油溢出,以及自馬路、車道、停車場沖刷出來的有毒物質,對河川水域所造成的傷害。此外,也不能忘記整個地區經濟所消耗的幾十億美元,用來償付兩宗最大進口物:汽車與石油。都市近郊的農場也受到空氣污染的危害,因為每年至少損失價值超過1仟萬美元的農作物。最後,因為這個區域內鋪設的22萬哩公共道路與高速道路,讓每一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都變得支離破碎。

讓汽車回歸單純

戈登站在西區末端的行道樹樹蔭下如此說:「交通,是一種手段,而非一種目的。真正的目的,乃是為了抵達。」這包括人們想要抵達各個地方和各種服務,以及利用不同設施等。例如上健身房、購買日用品、順道訪友,還想在合理的時間內下班回到家。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絕大部分的北美地區都盡量提高機動性;但是在溫哥華市西區這個範例中,卻是以較近的地理位置,來獲得這種方便。

為了提高機動性,促使汽車數量不可思議的增加。1994年,在英屬哥倫比亞、愛達荷州、奧勒岡州及華盛頓州,就擁有將近1,1OO萬輛汽車。然而,這些引擎車隊的增加速度,遠遠超過經濟成長的速度,更是人口成長速度的2倍。事實上,汽車數量已經快要趕上人口數字了,因為每5個人就擁有4部汽車。汽車的數量,早在1960年代晚期,便已超過持有駕照的合法開車人數了。今天在北美大西北,即使讓每一個駕駛人同時開車上馬路,都還有100萬輛車停駐在車庫裡。

自1983年之後,開車總哩程數比汽車數量增加的速度還要快。1957年時,愛達荷、奧勒岡及華盛頓三州的汽車,每人平均每天駕駛11哩路;到了1973年,這個數字變成每天25哩。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人們每次跳進他們的汽車,都得越開越遠,但是主因還得歸究到人們對汽車使用次數的日益頻繁。他們所有日常行程的90%都在開車。幾十年來,這個百分比不停地增高,取代人們原來對火車、自行車、公共汽車,以及步行的依賴。這種改變的真正原因,乃是由於都市蔓延。居住在愛達荷、奧勒岡,以及華盛頓州城市近郊的人口比例,從1950年的7%,成長到1990年的30%(見圖一)。郊區的人口數量,在1960年代即超過小鎮,又在1970年超過都市,到了1980年代,甚至超過鄉村地區的人口。以華盛頓州一地為例,汽車在1960年到1990年之間人口成長的70%,全數來自都市的邊緣地帶。

這種都市型態的發展,多歸因於汽車的存在;但是也因為如此,汽車成了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必備之物。住在這樣郊區的人,完全失掉了選擇自由,造成所有居住於大西北市郊的家庭,每個駕駛人都擁有一部汽車,而且每天開進開出10次。市郊的居民,比起那些住在類似溫哥華市西區這種行道便捷的都市社區的人,每人每天要多開上3倍遠的哩程。以交通術語來形容他們,可稱呼他們是「汽車族」。

克服對汽車的依賴

戈登的關心重點,乃是要我們克服這種對汽車的依賴關係,而非戒絕汽車。要是戈登擁有一部汽車,他的保險槓上或許會貼上這樣一個標籤:「蔓延擴散是問題所在,城市本身才是解決之道。」

西區是一個大廈和平房林立,相當優雅整齊且帶有折衷設計的都市高級地區。若以普通肉眼來看,看不出它帶有任何俗謂的「環保意識」。它只不過是都市裡的一塊普通地區,在這個區域內,所有的東西都集中、接近,使得在運載傳輸上,膠底皮鞋的功能往往優於鋼圈輪胎。 (2002-09-20)

出處:【你,還在開車嗎?】,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