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中山大學團隊發現鰕虎魚新物種 命名「青蜂枝牙鰕虎」登國際期刊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廖德裕及其研究團隊,在台灣和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溪流中,發現並確認鰕虎魚新物種,游動姿勢如蜂鳥振翅,相當獨特,將牠命名為「青蜂枝牙鰕虎」(Stiphodon chlorestes),發表國際期刊受國際關注,也引發對獨流溪棲地保育的關注與討論。(自由時報報導)
知本濕地與農田排水衝突有解 台東縣府修射馬干治理計畫送審
台東知本濕地的主要水源來自射馬干大排,遇颱風豪雨易往農田淹水,農民長期盼整治,但與保育團體為維護濕地立場相左,治理計畫延宕多年無法通過。經縣府協調,找出無礙濕地的方法,將在尾水採用分流,颱風時直排入海,平時則一樣排入濕地,待水利署核定後,即可爭取經費整治大排並開闢防汛道路。(自由時報報導)
成立低碳營建聯盟 張安平籲進口產品也應揭露碳足跡
台泥18日邀請逾百家建設營建公司,宣示成立「低碳營建先行者聯盟」,總計一年來台泥與客戶透過生產與使用低碳建材為營建產業減碳14.6萬噸。台泥表示,已訂定目標,到2026年全部只生產及銷售低碳水泥及混凝土。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也再次呼籲,政府在公平競爭下,進口跟本地產品都要揭露產品碳足跡,也都要承擔碳成本,才能保障用力減碳的企業。(中央社報導)
台南啟用首處遊蕩犬暫置區 盼改善人犬衝突
台南市政府規劃於各行政區覓地建置遊蕩犬暫置區,首處位於仁德區成功里18日揭牌啟用,約1公頃土地可安置200隻左右,將優先收容仁德區捕捉犬隻,盼有助改善人犬衝突。(中央社報導)
國海院代表首登破冰船赴北極 完成2個月海科研究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在今(2024)年8月由國海院派出台灣代表傅科憲,搭乘國際知名的破冰船極星號前往北緯80度以北的北冰洋海域,並抵達北緯90度的北極點,進行為期2個月的海洋科學探險和研究。不僅取得北冰洋相關的水文資料,也有助了解氣候變遷下的環境變遷,成為台灣海洋研究單位的創舉。傅科憲指出,夏季海冰覆蓋範圍每年呈負趨勢減少,顯示全球暖化的情況持續。(公視報導)
印度空汙惡化當局宣布停課 最糟空品超世衛安全標準50倍
印度首都新德里18號許多地區空氣品質指數AQI超過1500,超過可接受水準的101至少15倍;有幾個地區的污染嚴重程度,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安全標準高了超過50倍,而根據預測,這種惡劣的空氣品質本週仍會持續。新德里8時起將實施第4級防治措施,非載運必要物品的卡車都禁止進入。政府也建議公、私機構讓半數人遠距工作。(公視、中央社報導)
以色列人造肉拓展東南亞市場 選定泰國推廣盼成平價美食
總部在以色列的人造肉公司阿萊夫農場,發展人造肉美食市場已經好幾年。現在這家永續肉品公司想將產品推向東南亞國家市場,選定泰國做為出發地,邀請當地的餐廳與食品業者品嘗人造肉食品,並積極與泰國政府協商肉品的監管機制,期望未來能讓人造肉成為泰國的平價美食。(公視報導)
全球首個雙邊碳交易協議 日本印尼啟動
印尼和日本在這次COP29氣候峰會宣布,雙方開始實施巴黎氣候協定第6.2條碳交易架構下的相互承認協議(MRA),成為世界第一個兩國雙邊碳交易系統。根據協議,印尼將發行碳信用額度(俗稱碳權)供日本方面購買。(中央社報導)
IMF:加密幣和AI的耗能 三年內將達到日本當前用電量
國際貨幣基金(IMF)副總裁高萍娜(Gita Gopinath)對加密貨幣挖礦和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持續增加的能源消耗和碳足跡感到擔憂,並表示未來幾年的情況還會更糟。他推估,到了2027年加密幣挖礦和資料中心的全球用電占比,可能會從2022年的2%升至3.5%,相當於世界第五大用電國日本目前的耗電量。(聯合報報導)
歐洲塑膠製造商將打算關石化廠 對新產能的投資流向亞洲和美國
根據產業機構Plastics Europe18日公布的數據,歐洲去年(2023年)塑膠產量大降8.3%,歐洲最尋常的塑膠廢料回收模式,機械回收(Mechanical recycling),2018年來也首見下滑。但歐洲的降幅與全球增產3.4%形成鮮明對比。包括能源巨擘埃克森美孚和化工公司Sabic在內,許多公司今年都表示,將關閉歐洲的石化廠。業者抱怨歐盟委員會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加重監管,扼殺了成長。儘管歐洲對新塑膠仍有需求,但對新產能的投資都流向了美國和亞洲。(聯合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