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孕婦與兒童最近除被證實塑化劑DEHP暴露長期偏高外,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最近更首度發現,另一類具有生殖毒性的塑化劑Dn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一種),在孕婦與兒童體內的暴露量也異常偏高,尿液中所檢出的DnBP代謝物濃度高達歐、美、日1.4到5倍。
31日0點衛生署就要動員各地衛生局官員強力稽查果汁、運動飲料、茶飲、膠錠粉劑、果醬果漿類等五大類產品是否含有塑化劑,但國衛院最新調查卻發現,不僅食品堪慮,過去常被添加於指甲油、髮膠等化妝品與清潔用品中的塑化劑DnBP,也同樣值得特別重視。
DnBP與DEHP性質類似,都是具有生殖毒性的環境荷爾蒙,且均為無色油狀液體,具有高脂溶性,目前同為環保署所列管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過去國內相關研究大多只鎖定本次食品污染事件的禍首DEHP,國衛院研究員王淑麗等人今年2月發表在國際期刊Chemosphere的論文卻發現,我國孕婦與兒童的DnBP與DEHP暴露量均有異常偏高現象。不但調查範圍涵蓋DnBP、DEHP等五到七種常見環境荷爾蒙或塑化劑,更是國內首份較大規模長期追蹤,針對2百多對孕婦與其所產嬰幼兒,定期驗尿追蹤至今滿10年。檢驗數據顯示,我國孕婦體內的DnBP代謝物MnBP濃度,是美國孕婦的5倍、日本孕婦的1.4倍;2到6歲兒童尿中MnBP濃度,則是德國同齡兒童的2倍。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DnBP的分子量低,因此皮膚吸收更快。高劑量暴露會抑制男性荷爾蒙,導致生殖器官異常、破壞睪丸與甲狀腺功能,也可能傷害肝腎,常被添加在指甲油等化妝品中,作為溶劑與使香味穩定釋放的「定香劑」,「越香的,越要小心」。
歐盟對DnBP管制比DEHP更為嚴格,攝取量容許上限標準,每日每公斤體重只限攝取10微克,比DEHP的50微克嚴格5倍,國衛院這份調查發現,我國2到3歲幼兒的每日暴露量,已達每日每公斤體重4到7微克,而且暴露量遠遠高於孕婦。林杰樑認為實在不尋常,懷疑與嬰兒清潔用品有關,有美國學者在2008年曾發表論文,163名新生兒的尿液檢體,高達8成檢出DBP、DEHP等塑化劑,且與使用嬰兒乳液、乳霜、粉末等清潔用品的量有正相關。
學者指出,國人塑化劑暴露量真的是「舉世少見」,政府建立環境污染物監測系統已「刻不容緩」,長期監測國人暴露與環境污染程度,以訂定各類產品與原物料的管制標準,亦應建立商品的無塑化劑標章制度,以避免發生國際貿易障礙。
林杰樑和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所教授陳美蓮都疾呼,政府除應對已列入第四類毒物DBP與DEHP,以及未公告列管的BBP三類塑化劑都要提升管制層級,亦應全面清查塑化劑流向,以瞭解是否還有其他種類塑化劑也遭人添加於食品原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