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小孩性早熟 量肛門自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懷疑小孩性早熟 量肛門自檢

2011年06月01日
摘錄自2011年6月1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服用含塑化劑的益生菌恐導致性早熟,高醫小兒科醫師陳百薰以國外研究資料建議,為人父母者不妨拿起量尺幫孩子測量肛門、陰囊、睪丸、陰蒂間距離, 判斷是否有性早熟情況。

陳百薰說,最常用的是測量男嬰從肛門中心至陰莖基底部距離,平均長度70.4毫米 (標準偏差10.8毫米);女嬰量肛門中心至陰蒂之基底部距離,平均為47.3毫米 (標準偏差7.1毫米)。此為國外研究12.8月大嬰兒的平均數字。

小兒科部長趙美琴說,小學三、四年級就來月經的女童,絕對要抽血檢測、骨齡分析、關節角度等客觀數據,判斷是否性早熟。3歲以下的孩童,評估其發展曲線後,再由醫師檢查民眾或兒童身體及性腺發育情形。

有些父母親質疑孩子服用含塑化劑的益生菌長達1、2年,雖經醫師初步評估並無異狀,仍執意要抽血檢驗,這部分可能必須由家長自費5、6千元,有家長反應這筆檢驗費應由生產黑心貨的廠商負擔。民進黨立委田秋堇也召開記者會,批評食品源頭管理出問題,政府應動用預備金編預算,讓孕婦與兒童作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