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紀錄片,農村運動的前敘事影像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田」紀錄片,農村運動的前敘事影像

2011年06月26日
作者:munch

field01

【照片摘自記錄片,請勿轉載使用】

看完陳韻如導演獨立完成的記錄片「田」,心頭總是一陣微酸感嘆,一場還沒開始就告結束的農村運動,曾經有過的微溫光茫,遺留在影像之中。 「田」記錄片,拍攝的是雲林縣皂溝里的農民,面對一個小小區域,就有七、八家染整工廠的污染源,在忍無可忍下,發起一場未完成的農村運動。 紀錄片裡,蔡先生是位果農,農地鄰近工廠,在農地遭受污染下,依循環保法規,找尋污染來源,並且找來廠商進行協調。

在鏡頭裡,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標準說詞,甚至毫無效率的污染採集與管制,對於農民無異是漫長的凌遲,甚至更荒謬是,一旦發生污染,污染的工廠源頭無法處理,反倒先處理受污染的農地。

對污染受害者的管制,常常成為農民污染受害,不敢聲張的原因,因為污染受害,污染工廠的賠償、關廠,走的是漫長的法律途徑,污染農地卻是一紙行政命令,即可勒令農民休耕管制,一下子家計全斷。

另外,小田田是位農村的年輕蒜農,種出優良的蒜頭,但是在愛鄉的心理下,願意站出來加入自救會,挽救故鄉面臨的污染危害。

在低調而緩慢的過程中,農民組成自救會,規劃在牛步式的政府污染管制外,由自救會發起抗議行動,訴諸輿論來彰顯皂溝里面臨的悲哀。

問題是,小小農村區域,願意站出來抗爭,已是少數,加上人際關係緊密,各有利害計算,一場被規劃的抗爭行動,最終無法出現,讓一場農村自救運動,沒有開始就宣告結束。

陳韻如的記錄,呈現農村最深沈的無力,在現今農村運動的影像裡,多數是中、後期的運動景況,對於運動早期拖磨煎熬的「農村之內」記錄,卻是少之又少,這也是台灣農村中,許多發出呼救聲,但是被外界注意到,形成運動已經不多,能夠成功搶救更是少之又少。

在「田」記錄片的影像裡,不是精雕的唯美風格,卻是拍攝者在長期取得農村信任後,有如友人眼光,靜靜的看著發生的一切,它不鼓舞、不煽動,卻是在忠實的影像裡,讓人看見農村最初也是最終的的呼救聲息。

淡淡的農村運動前敘事,一如陳韻如關懷與細膩的風格,在生活中呈現農村的實貌,運動只是農村生活的一段時光。或許導演嚐試提醒觀影人們,所有農村已發生或未發生之事,不會獨自形成,必須落回日常生活的思考中。

「田」記錄片以校園、小空間播放討論方式進行,希望在農村大運動之外,也能看見這些農民小行動,理解台灣農村問題的全貌。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影片聯絡,請洽陳韻如導演的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