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沰 潮間帶的盛宴 | 環境資訊中心
討沰的日子

討沰 潮間帶的盛宴

2011年07月26日
作者: 廖億美

討沰(馬祖話發音ㄊㄛˇ ㄌㄚˋ),馬祖話的意思是在潮水浸潤礁石的地方挖取貝類藻類等生物,而這樣的討沰人生就是東莒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休閒的總和。

東莒人最愛說,大海就是他們的冰箱。除了海洋孕育的各種魚類,每逢退潮,當地居民就會到海灘撿拾貝類加菜,但只在大退潮時,東莒與犀牛嶼之間的連島礫灘,才會完全浮現,而這片礫灘正東莒人引以為傲的天然冰箱,甚至同一個岩縫裡就可以發現貽貝、龜瓜(馬祖人稱佛手)、藤壺、海葵擠成一團,笠螺、鐘螺更是遍布整個礁岩。因為有潮汐調節,海灘可休養生息,貝類才得以生生不息。

潮間帶就是這樣在海陸交界的地帶,受潮汐的影響,每天會有兩次被海水淹沒,也有兩次會暴露在空氣中。因此,生活在海邊潮間帶的各種生物,必須具備有一些特殊的本領,才能適應這種海陸劇變的環境,在這裡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這種適應環境的能力,就如同東莒人的寫照,這種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的生活方式,乃是一連串在地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包括潮汐的知識、生物的知識、海象的知識乃至於天候的知識等,而這些知識仍為多數東莒人保有的在地智慧。(系列二)

欣賞這篇專文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