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身為一名都會人,我的生命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台北,最近中國雲南訊息報邀稿,讓我撰文介紹台灣的公民運動,我雖不揣簡陋,勉力就環境和土地運動的部分分享觀察所得,但也自知視野與筆力的侷限,本文僅以青年的角色為主角,就當作拋磚引玉,供大家指正補充。(這裡刊登的是原文修訂版,刪除了對台灣讀者而言尚嫌累贅的背景交代段落)
我一直很喜歡用崔健專輯名稱「無能的力量」來形容公民運動,這詞其實就是哈維爾(Vaclav Havel)所說的「無權力者的權力」(Power of the Powerless),平常看似無能(權力)的沉默大眾,只要願意「活在真實」中,待時機成熟,一個人就能解除一個師的武裝。
網路,讓「真實」的資訊開始有更多的機會流通,引起關注。這所謂「真實」,或許非全然客觀所說的純粹真實,卻是長期遭到掩蓋、或漠視、屬於弱勢者、無權力者所感受到的真實。
如哈維爾所說,真實,自然會引發力量。
網路當媒介 傳遞真實的力量
台灣的網路使用大約是十多年前開始普及開來,在Email、BBS開始普遍的時代,標榜「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的《南方電子報》開始發行純文字版的電子報,筆者當時的公民意識尚在萌芽,也跟著懵懵懂懂看著許多環保、人權、性別平權等議題。其後Web興起,除了老牌的立報、破報出網路版,苦勞網、小地方新聞網、生命力新聞、環境資訊中心、莫拉克新聞網、上下游News Market等網站陸續設立,各自在社運、勞工、社區、環境議題上,扮演了資訊平台的角色,這些網站經營團隊除了善用網路工具,讓自己成為相關團體的平台,也自己寫報導;其後,隨著國內外「公民記者」趨勢興起,台灣的公共電視開設「公民新聞平台」(People Post),該工作團隊全台走透透,教導許多草根團體如何使用平台,以及簡易的影片拍攝技術,促成了更多草根工作者加入公民報導的行列。
這些社群各自努力又合作,讓「獨立媒體」與「公民媒體」逐漸形成大眾可識別的領域。然從台灣本土的黑米書籤、Funp開始,一直到臉書讓社群網站普及化,大大增加「真實」曝光的機會。
2010年,一則「當怪手開進稻田中…」的PeoPo新聞影片,活生生呈現了苗栗縣府為了強徵農地作工業開發、不顧農村婦孺阻擋、以「整地」之名恣意將怪手開進結穗的水田中。引發18萬以上人次點閱,以及網友瘋狂轉寄。
其後的效應是,包括中部科學園區、後龍科技園區、交通大學璞玉計畫等開發案強徵民地的民怨、連帶著農委會以「農村再生」之名夾帶土地所有權強制移轉、以及農地在生態、生計、生產角色上長期受到漠視的爭議,促成了數千農民與支持者兩度走上街道在總統府前抗議。目前全台灣類似案件累積6300多公頃私有農地仍受到強制徵收壓力,民間自主發起的土地徵收條例修法行動,仍在進行中。
歷經政黨輪替的國光石化,儘管有著大幅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空氣污染與廢水排放導致居民健康風險提高、破壞傳統蚵業賴以維生的潮間帶濕地、危害白海豚族群等高度疑慮,開發派仍是打著「提升當地就業機會、振興經濟、乙烯產能自給自足」的大旗壓制這些聲音。
然而,透過網路書寫,一個一個國光石化的真相陸續曝光,也吸引更多人投入議題的宣傳。原本是個全職媽媽的張育憬,自己找資料做成簡報,在西門町等地到處找機會設攤,向路人解說白海豚受到的威脅。民間團體發起第一次大規模的「環境信託」行動,發起每人119元/一平方米的認股行動,邀請全民自己來當最大的財團,買下國光石化欲開發的溼地,現在已至少7萬人寫下認股意願書。
另有青年朋友成立「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自行架設部落格、在臉書上成立社團,在每一次的環境影響評估、區域計畫審查的場合上強力動員、爭取發言吸引審查委員聆聽居民的聲音,發起夜宿環保署的行動強力監督決策者。一波波的行動終於促成馬總統在422地球日當天,宣布放棄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計畫。
青年展現活力 揮別悲情抗爭
近年來,青年投入守護環境、守護在地居住者人權的行動前仆後繼,難以細數;包括新北市新莊樂生療養院民因捷運迫遷、都會邊陲的三鶯河岸原住民部落迫遷、、土城舊彈藥庫農民反徵收、反對蘇花高速公路穿過原始山林、反對東部天然海岸私有化、海岸垃圾廢棄物監測、反對中部科學園區擴張、苗栗後龍科技園區強征農地、以及最近因福島核災再起的反核運動等,學生與年輕公民在其中都扮演吃重的角色。
年輕人參與公民運動的特徵是,揮別威權時代受害者「悲情抗爭」的刻板印象,反而發揮創意,以嘉年華式的樂觀姿態提出要求,吸引公眾與媒體注意。
例如在爭取環境權的運動中,年輕運用紋身彩繪將自己打扮成電影阿凡達中的納美人、以納美人與貼近自然、聆聽大地之母的聲音、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正面形象,恰恰表現了現今年輕人對工業開發不斷擴張、危害人權與環境權的厭惡。又或者,運動者直接擺脫了抗爭的形式,捨棄地「對抗」的形象,將活動形造成「農夫市集」,年輕人充當農村的行銷志工,在市集攤位上幫忙兜售特色農產品,拉近都會人與農村的距離。有時,人們走過總統府前、或是在人來人往的校園綠園道上、在夜市旁的小公園邊,也會有「人權音樂會」、「彈藥庫fun市集音樂會」、「彎腰音樂節」(以農民彎腰插秧的意象對農民致敬)等形式的活動,以搖滾、吟唱、民謠的方式,向外界傳達心聲。
更早之前,還有關心樂生院民的青年組成「青年樂生聯盟」,八、九年來儘管遭到當權者打壓、主流媒體漠視,卻始終沒有放棄關注的行動。音樂會、二手市集、攝影展、小劇場,到現在都沒有放棄。甚至贏得網路群眾自動捐款,集資幫抗爭者登廣告,「報紙不報導,我們自己來寫!」
年輕人前仆後繼的行動,卻宛如一場嘉年華盛會,既提高了議題在主流媒體的曝光機會,也拉近公民行動與普羅大眾的距離,讓更多人願意卸下心中對抗爭的疑慮與排斥願意投身其中。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是,因為不滿於商業媒體對國光石化案報導的資訊不足,藝術學系學生自行自製蚵農意象的「蚵報」,仿四大報系發行「蘋果蚵報」、「自由蚵報」、「中國蚵報」、「聯蚵報」等,大膽預言國光石化告吹,可說是以山寨版的形式,卻提供爭議案件裡最真實的內容。
日本311福島核災後,台灣有更多人認識到核能發電的不穩定性,不少年輕人加入反核的行列。最近一場有趣的行動是,在7月初台灣搖滾音樂界一年一度的盛會「貢寮海洋音樂祭」盛大舉行,因為音樂會的場地福隆沙灘,卻離核四廠只有三公里的距離,一群年輕朋友組成的「諾努克(No Nuke)」,在沙灘上舉辦「比基尼反核派對」,辣妹型男穿上DIY反核胸罩,以清涼熱血的陽光意象,偷渡反核訊息,將輻射危害的警告標誌坐在沙灘球上,在演唱會上提供民眾隨意拍打,反核比基尼女孩甚至受到認同的樂團拷秋勤邀請上台伴舞;創意的行動,向數萬遊客傳達了「核電風險就在附近」的簡單資訊。
環境運動的前輩、台灣清大社會系教授王俊秀常說,「國民」不等於「公民」,「台灣不缺國民缺公民」,從最近的運動中,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用創意、用熱情,讓自己成為公民。以下崔健的歌詞,我曾多年前用來對運動者致敬,現在看來仍十分貼切,容我在引述一次,作為對所有投身其中者表現的敬意:
我一事無成
但不清閒自在
我白日做的夢
是想改變這時代
我現在還無能
你還要再等待
你是否還要我
如果我失敗
摘自崔健〈無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