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狩獵能否保護野生動物?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國際狩獵能否保護野生動物?

2011年08月25日
作者: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的副主編)

圖片作者whisperwolf

最近,有外國人申請在中國獵捕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岩羊和藏原羚,順利獲得國家林業局相關部門批准,此事引起動物保護人士關注。沉寂5年的國際狩獵背後,爭論從未停息:在中國開放狩獵,對野生動物究竟是福是禍?

據《人民日報》8月8日報導,此次7名美國人分別通過中國內的正安國際旅行社、中國婦女旅行社等兩家代理機構,提出赴青海省都蘭國際狩獵場採集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標本的行政許可申請,擬於今年秋季奔赴青海都蘭國際狩獵場獵捕岩羊6隻、藏原羚4隻。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委託12名專家組成的「野生動物獵捕專家委員會」,對此進行了4小時的評審。8月5日,該申請通過專家評審。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表示,將在核實相關申請材料並結合專家評審意見的基礎上,在20個工作日內批復此申請。

中國動物保護記者沙龍聯合發起人張丹說:「這12名專家是由什麼人組成的?他們代表誰說話?有沒有動物保護組織的代表參與?這些資訊必須公開,因為除了利益集團,社會各界有權瞭解。」

部分動保人士認為獵殺動物是殘忍行為,並將進一步惡化生態環境,一些組織開始籌備寫公開信給中國政府,質疑相關資訊公開問題。此次外國人申請狩獵的都蘭國際狩獵場,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境內,總面積約為2.6萬平方千公尺。這次狩獵瞄準的目標岩羊和藏原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也有較「溫和」動保人士表示,在資訊透明的前提下,認可狩獵對野生動物保護有積極作用。他們認為保護動物不能只講情感,不講科學——「科學捕獵」在民間和官方不乏支持者,他們認為狩獵活動能推動對野生動物的研究,而且捕獵收費能為動物保護提供資金。
 
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在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8月11日的講座上說,公眾認為野生動物這麼少,還要打,還讓外國人打,無法接受,這也是正常的。但從科學管理保護角度來講,在到位的管理下,狩獵是很好的事情。「在青海,打一隻盤羊要2萬美元,打的都是很老、快死的殘羊。這些羊,本來最後不是被狼吃掉,就是餓死。國際獵人過來,將這些本來就要死的殘羊通過狩獵換得2萬美元,就能夠用來保住更多的野生動物,當然是件好事。」

中國最大的國際狩獵企業正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王巍,在上述達爾問講座上表示,開放國際狩獵,將狩獵費用給予牧區牧民,可避免當地牧民出賣偷獵的野生動物器官,以減少偷獵行為。前述《人民日報》報導也有介紹,1988年—2006年,都蘭國際狩獵場通過辦理「有限狩獵」活動,共納稅400萬元,並將狩獵所獲資金中的280萬元用於當地野生動物保護。

但張丹說:「這些錢平攤到18年裡可以說微不足道,真正用到野生動物的保護上有幾分幾厘更是個未知數。」無論是從道義、情感還是理性上她都不能接受獵殺行為。「野生動物是必須保護的寶貴生命,不是可任由某些人類打著各種名目剝削、利用、獵殺的『資源』。真正保護野生動物很簡單,尊重它們,不侵擾它們,不剝奪其生存空間,不惡化其生存條件,遠遠地、安靜地欣賞和敬畏它們,這就足夠了。」

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還來自於對中國生態環境和動物保護水準的擔憂。光明日報記者、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研究員馮永峰在其博客上撰文說,中國政府官員和野生動物專家對中國野生動物現狀根本不瞭解。他們說不清楚中國到底有多少隻野生岩羊,多少隻野生藏原羚。這些對中國野生動物現狀不清不楚的專家和官員,卻有權力對中國的野生動物痛下殺手,決定它們的命運,以此替自己換取利潤和投資。

但狩獵場試圖用數位證明捕獵數量的合理。據《人民日報》報導,都蘭國際狩獵場負責人稱,2011年—2012年,按照當地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及獵捕率不超過5%的國際經驗,建議在都蘭國際狩獵場獵捕岩羊520隻,獵捕率為1.22%;獵捕藏原羚53頭,獵捕率為3.48%。「此次捕獵量遠遠低於國際標準,對當地野生動物影響可忽略不計。」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但註明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需向相關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

早在2006年8月,國家林業局計畫在成都舉辦首次秋季國際狩獵野生動物額度拍賣會,由於受到輿論強烈質疑,被迫暫停。此後國家林業局沒有再批准過國際狩獵者申請。

但實際上受到重創的狩獵行業並未消失。合法與不合法的狩獵活動仍低調繼續。野生動物獵捕專家委員會成員、國際關係學院法律系副教授畢雁英說:「實際上,此類狩獵不僅向外國人開放,也向中國人開放,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中國人提出相關申請。」然而,已有中國人走出國門到海外狩獵。據《北京晚報》8月5日報導,正安國際旅行社每年都代理數十名中國和國外的狩獵愛好者去巴基斯坦、蒙古、北美及非洲進行狩獵。

近年來常有「解禁」狩獵的呼聲。去年7月《第一財經日報》文章《國際狩獵者的槍聲在中國再次響起?》報導了狩獵場、地方林業機關、中外專家學者、國家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等多方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野生動物保護及運動狩獵國際研討會」。與會者多方向國家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建議「在掌握現有資源狀況、科學論證、依法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狩獵」。

在該報導中,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時坤認為,狩獵對野生動物種群有調控作用。在科學狩獵的前提下,獵人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頂級捕食者的角色,對種群過快增長而又缺乏自然天敵的野生動物起到了種群調控的作用。時坤表示:「動物就像莊稼一樣,割一茬長一茬。在對其數量有相對詳細掌握的前提下,可持續的狩獵應該是合理的。」他也表示,現在中國的狩獵仍處於試點階段,限制在狩獵場之內,收益分配等問題有確定的原則,細節仍在研究,但應該說還是透明的。 

相關文章

野生動物狩獵權拍賣「可以保護動物」 2006年9月29日

「攔車救狗」引發激烈爭論 2011年7月15日

加拿大來賣海豹製品,中國怎麼辦? 2011年4月20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8月2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