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據透露,政府初步規劃於2016年提高國內生質柴油的添加比率,由目前的2%提高到5%,即現行的「B二生質柴油」將提升為「B五生質柴油」(5%生質柴油料源與95%柴油混合),初估所需生質柴油料源的使用量,將由現在每年10萬公秉提升至25萬公秉以上。
其次,為求國內能充分供應生質柴油料源,經濟部能源局日前完成「利用休耕地種植能源作物供產製生質能燃料獎勵補助辦法草案」,正與農委會研議中。據悉,種植能源作物的獎勵為目前農委會規定的休耕補助金額,即每年每公頃最高補助二期共9萬元。
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定義,再生能源中的「生質能」是「農林植物、沼氣及國內有機廢棄物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的能源」。國內發展的生質能,現多指使用生質酒精(乙醇)的酒精汽油與生質柴油二種生質燃料。官員解釋,獎勵初期將不會對「能源作物」加以定義,未來實際推動後,會視情形進一步檢討。官員補充,未來接受補助的農地,須以契作方式保證全數供生質燃料使用,若因作物時價好而毀約另售,則無法獲得補助。
國內發展生質能,學者看法相對保守,主要擔憂的是成本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認為,須先確認「產出的能源要大於投入的能源」,若種植能源作物的農田很分散,自然在採收、煉製的過程中運輸成本較高,連帶使得碳排放也高,成本效益的考量十分重要。
國內生質柴油大廠新日化公司總經理張志毓則表示樂觀其成。他說,目前國內約有16家從事生質柴油的廠商,但真正實際營業者僅約五家,原因在於國內「餅沒這麼大」,市場無法支撐這麼多業者,未來若需求增加,自然能養活更多業者。
他建議,能源作物的種植方式都還滿粗獷的,不太需要水澆灌,也不太需要照顧,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的農地,不妨改種能源作物,沿海地區可改培育微藻。
目前中油公司已展開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種植10萬公頃痲瘋樹林的5年計畫,預計投入36億元,種植3年後可開始採收。未來將於當地設廠煉製痲瘋果油,最高年產能約35萬噸,除運回台灣使用外,亦不排除銷往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