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屋待拆 9幢200多戶仍待處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輻射屋待拆 9幢200多戶仍待處理

2011年09月20日
摘錄自2011年9月20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根據台北市環保局今年的最新統計,目前台北市仍有9棟、2百多戶的輻射屋尚未拆除,台北市議會副議長周柏雅等人要求,市府及相關單位應儘快修法全力協助不幸民眾的健康照護及加強罹病的社會救助。

周柏雅昨天與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合辦「輻射鋼筋污染住戶居民醫療照護的大漏洞」公聽會,在會中做上述表示。

環保局科長邱一流回應,是否輻射屋,在台北市須經「台北市輻射污染建築物鑑定暨處理委員會」評定,從83年至98年陸續評定共10棟為「宜拆除重建的輻射屋」,其中一棟現已完全拆除,尚有9棟還未拆除,雖然市府有提供30%的容積獎勵鼓勵重建,但仍需住戶間取得共識。

輻射屋受害者協會會長王玉麟表示,所有輕重受輻射災禍的民眾,都已在台大和市府醫療系統做長期體檢,從歷年累積體檢資料結合DNA檢查變異指數,很容易判別致癌風險,希望市府能仿照日本原爆居民照護方法,提供災民每人每月營養津貼,定期或不定期防癌教育宣導。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表示,迄今有多少市民仍居住於輻射污染建築物?多少位曾持續接受合適的健康照護?多少位健康出現嚴重警訊,罹患嚴重疾病或死亡?市府或原能會是否曾合作協助這些污染受害者減少財產損失及提供健康上的保障?呼籲市府及相關單位補助受害者門診、急診與住院部分醫療費用,並進行長期健康追蹤。

原能會科長孫敬業表示,從81年發現第一棟受輻射污染的建築物後,就開始對相關建物進行檢查,總計全國有1661戶,但是否拆掉重建,因住戶間意見不一,例如有一層是輻射屋,但其他樓層沒有,其他樓層民眾就未必願意重建;至於相關受害民眾,都有編列預算提供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