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小鄉村 能源自足達23%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布列塔尼小鄉村 能源自足達23%

2011年10月05日
本報2011年10月5日綜合外電報導,葉如萍編譯

Mené鄉村景致。圖片節錄自http://www.vacances-location.net貧瘠的土地、寒冷的北風、高低起伏的地勢,法國Côtes-d’Armor省中心的Mené地區,位處偏僻,雖然擁有清翠的綠色山坡及許多美麗的石屋,然而長期以來一直面臨發展上的困境。Saint-Gouéno村長及當地聯合政府副主席Jacky Aignel表示,「早在1970年代,身為國家農業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 agronomique, Inra)研究員的社會學家Paul Houée牧師,就警告我們這塊土地的脆弱性,如果我們繼續放任,就是死路一條。」這個警語沒有被當成耳邊風:40年後,Mené地區已經變成法國再生能源的一個獨一無二的案例,他們的企圖心是在2030達到能源完全自給自足;簡單的說,這可能是今日面對核電困境的一種解套辦法。

Mené地區包括七個村,分別為Saint-Gouéno、Plessala、Collinée、Saint-Gilles du Mené、Saint-Jacut-du-Mené、Langourla、Le Gouray,面積共165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6400人,是非常低密度發展的鄉村地區。

甲烷化(Méthanisation)

甲烷廠。圖片取自outset-france.fr過去數年,當地用木材取暖、植物油替代柴油、或是養殖業動物糞便甲烷化等行動,陸續在執行中,還有超過一千個行動方案正在研議中。Dominique Rocaboy是一名農夫、也是2011年6月剛啟用的Géotexia甲烷廠老闆,他表示:「最早開始於1955年在Plessala舉辦的飼料展,總共來了4萬3000人,短短三天的時間,我們討論很多關於水與能源的議題。農料合作協會(coopératives d’utilisation de matériel agricole, Cuma)則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協助有關合作的議題。」

布列塔尼區是法國主要豬肉供應地之一,豬糞是當地很大的污染源,Mené也不例外,不過,他們找到了解決污染並增加自產能源的雙贏之道。

2000年代初期,結合當地議員、民間團體及農民組成的Mené鄉村促進協會(Mené Initiatives Rurales, MIT),開始強烈關心起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問題。「繼續這樣下去,大家都要撞牆了;只有找到環境和經濟發展和諧共存的方法我們才有辦法繼續生存。」 Rocaboy如此強調。

一開始大約有30多農戶試了很多方法,最後採用甲烷化的技術,將動物糞便轉化為電力。2011年9月開始,甲烷廠每年可以處理7.5萬噸的原料,生產13800百萬瓦.小時(MWh)的電力,提供約5千人的電力需求。

他們也積極推動用油菜籽油來取石化燃料。油菜花在法國很常見,但一般認為沒有太多經濟價值,多是當作綠肥,在休耕時栽種,再將之剷平用來肥沃土地。然而自2007年9月起,設立於Saint-Gouéno市的Menergol榨油廠開始提供油菜籽油,當作石油的替代方案,該廠每年可處理3600噸油菜籽。市長Jacky Aignel估計能提供當地150部農機車的用油需求。他還打趣地說,如今植物油價格水漲船高,直接賣掉再去買石油的收益可能還比較划算。

另外,該工廠也將油菜籽搾取後的渣餅提供做為動物飼料,當地就不必再向巴西或阿根廷進口豆芽。

暖氣

擁有6400個居民的Mené積極尋找所有可以就地取材的方法,鼓勵冬天需要的暖氣用木材加熱,用的當然是當地的木材,這樣可以減少使用當地沒有的天然氣或石油。

當地有15 公頃的林地,其生產的木材指定做公共暖氣之用。2003年率先運作的兩座供暖廠提供給私人住宅使用,陸續將加入的六座除了繼續提供住宅使用外,還將擴及到市府及其他公共空間。Jacky Aignel 很驕傲地說,「今天我們所需要的能源中有大約23%是來自再生能源!」

他更進一步介紹,木材儲存空間和一座小學屋頂上,還裝設了太陽能板。這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行動方案其實都受到當地居民的監督,例如,投資額高達1500萬歐元的Géotexia甲烷廠,養殖戶擁有其中34%的股份。之後還有由140位當地人投資的六座風機,將可生產6 MWh的電力。

「我們只是一個很小的微型經濟體系,卻是一個大自然的實驗者。」Jacky Aignel自豪地說。另外,該市還將建設一個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經濟發展區、以及即將興建的25戶能源完全自給自足的住宅。2011年6月,當地召開了一場「能源與鄉村」的研討會,將其經驗分享到法國其他地區。

※ 參考資料:法國解放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