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0年地球高峰會在里約召開,當時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同時,也決定了10年後的永續發展高峰會的會議主軸。10年前在里約所召開的會議,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10年後的今天,即將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永續發展高峰會卻吸引了全台NGO團體的目光。
10年前的里約之行—里約地球高峰會
王俊秀,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10年前曾參與里約地球高峰會盛會的學者之一;10年後,他將再度前往南非與會。對於 10年前的里約之行,王俊秀教授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道,「當時地球的議題以及環境、生態的議題,台灣正在起步,當時的會議是去學習、取經的意味較強,因此 並沒有提早做準備。共同前往參與盛會的人員約有20多名,並且分成兩個團體,一是政府代表,一是民間團體。那時也並沒有特地為了參與里約地球高峰會而著手 準備資料,只將手邊既有的資料帶了過去。」
「那時候是抱持著學習以及建構網絡的心態前往與會,在會場上我們以『Taiwan Care』作為主軸,同時也在攤位現場發放貼紙,與其他國際團體交流、互動,沒想到竟然還產生不錯的效果。雖然那時候,我們沒有辦法進入到正式會議場中, 但卻也藉由擺設攤位結交了許多國際團體友人,也簽署了其他國際團體的連署,同時也收集一些國際團體的資料。所以那時是以學習以及建構網絡的心態前往,除此 之外,更在那次的會議中,瞭解到國際環保的議題以及全球化議題的演變,以及瞭解到台灣在未來可扮演的角色。」王俊秀教授思索了一會兒答道。
對於10年前參與里約會議時,是否有令王俊秀教授印象較為深刻或是難忘的議題時,王老師想了一下,然後答道,「那時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來自日本的團體—主婦反核聯盟—一群由上了年紀的主婦所組成的團體。她們是採取社會學中所談論到的『民脈理論』概念,這些上年紀的主婦們 表達她們為免下一代受到核能、核武威脅的理念,同時還具有世代交替的意涵在內。此外,還有兒童公投的概念、以及生態智慧財產權等觀念。」而這些觀念在台灣 推行的成效,王教授也有不同的看法,「目前這些觀念都已經有人正在實踐,例如台灣的主婦聯盟便是利用『婦脈』的力量來從事社會改革工作;而兒童公投的部 分,目前只有5個國家正在推行,最近實施的是加拿大,但一般而言,大家還是不信任兒童。依照兒童的意願來治理國家,這才是永續發展的重點;至於生態智慧財 產權的部分,目前台灣也已經納入向原住民族學習的觀念,原住民族也可藉由生態智慧財產權的觀念來發展。」
10年後的南非之行—里約南非地球高峰會
10年過後的台灣,是否能從不同的角度來重新思索NGO團體與會的重要性?「這10年來,台灣的環境確實有所進展,但仍不難可從中發現,永續發展在台灣 仍然是說的比做的還多。尤其是在國際環保標章等外力的衝擊下,更可發現到台灣的不足之處。」王俊秀教授認為,「所以,此次前往南非不僅要改變以往的與會型 態,除了將以積極參與、展示的姿態出現,同時,還希望能加入其他的國際組織,並與她們成為伙伴關係,例如「國際綠十字組織」。」
行前爭議性議題-非政府組織(NGO)VS. 非營利組織(NPO)
近來,為了NGO團體與政府機關合作,共同前往南非參與地球高峰會一事,已引起各界不同的討論、以及對話。針對這部 分,王教授也有不同於他人的看法,「目前民間團體的腳步是走在政府的前面,而且對於環境議題的部分也比政府來得進步,這種政府跟在民間團體後頭的關係也沒 有不妥什麼不好,反而,有可能在此次與會回來後,政府與民間團體間會建立起一種不同的新伙伴關係。」
引起大家熱烈討論的議題,便是非政府組織(NGO)是否應該拿政府機關的經費?而申請政府經費補助後的非政府組織, 是否還具有其原有對政府監督以及批判的能力?以及非政府組織(NGO)的角色定位問題?對於這些議題的討論以及對話,王俊秀教授如此說道,「首先非營利組 織(NPO)與非政府組織(NGO)間是不同屬性的團體,非營利組織(NPO)是政府部門的左右手,許多政府的委託計畫都會由其負責、規劃執行;相較之 下,非政府組織(NGO)原本就不應拿政府的經費,而是扮演著監督、守望政府的角色,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反對黨。」
「至於非政府組織(NGO)是否應該爭取政府部門的經費補助,這問題可從另一角度來思索。過去民間團體一直對於政府 部門濫用經費的情形有所不滿,而這些經費都是你、我等各納稅人所繳交的金錢,因此,既然要用,為何不好好地利用這些經費,去做些對台灣有益的事情?而不是 拿了政府的經費之後,便不再扮演監督、批判的角色。而非政府組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之間不同之處在於,非政府組織(NGO)的經費來源是透 過公開的申請程序、以及撰寫計畫案等方式,以獲得經費補助。而得到的補助經費,也都是花費在全國的公共事務方面。目前民間團體的腳步是走在政府的前面,而 且對於環境議題的部分也比政府來得進步,政府本來就應該向民間團體學習,而補助非政府組織(NGO)的經費,也可說是政府向民間團體學習所需繳納的學 費。」王俊秀教授如此說道,「再者,申請政府經費補助後的非政府組織,仍具有其原有對政府監督以及批判的能力,但是非政府組織(NGO)的角色必須確定, 除了扮演監督、守望政府的角色,堅守永遠的反對黨位置。其餘的部分只是使用策略的不同。而在台灣,目前這兩種角色都很重要。」
前些日子,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進行改組,由游錫 院長擔任召集人,此外,更納入了8位民間團體代表。針對此事,王 教授提出了他對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改組一事後的期待,「現在政府組織過於龐大,已非只是科層化的因素,還包含組織不負責化的因素在內,例如本位主義、互 相推託等,而永續發展是破除此一現象的方法之一。所以,期待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改組後,能提供民間團體不同的發聲管道,而不在像以前民間的聲音會被過 濾,希望能透過更有效的管道來讓民間的聲音出現。而如何建立這樣的管道,則是其未來的一大方向。」
與會後願景-國際網絡的建立
此次除了檢視過去10年來的經驗,並做展示外,是否有其他藍圖、以及願景的描繪?「在10年前,並沒有描繪願景,而 今10年後,我們則定下了一個目標—『結束的開始』。此次與會,並不會界定於某些議題,而是期待國際網絡的建立,期待能以網絡的建構來達成論壇建立的機 制。因此,這次的參與軸線,將是以非政府組織(NGO)的串連為主。至於成果的部分,則希望藉由匯整之後,交給在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擔任委員的8位民間 團體代表,由他們來發酵議題,並試圖建立永續影響評估,以做為未來施政藍圖指標。」王教授認為。
「台灣應該走永續發展的路。」王俊秀教授信心滿滿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