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預期壽命 比台北少7.7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花東預期壽命 比台北少7.7歲

2011年10月19日
摘錄自2011年10月18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花東人比台北人少活7.7歲,國內各縣市人口預期壽命更呈現族群差異。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分析資料發現,2009年台北市與花蓮、台東兩縣的預期壽命差了7.7歲,原住民族又比全國民眾少活9.5年。花東地區嚼檳榔、抽菸、肥胖比例高,研判預期壽命短和慢性疾病有關。

國健局長邱淑媞在「台灣健康論壇」分享國內消弭健康不平等與促進全民健康的經驗,花蓮縣、台東縣與台北市在死亡率、預期壽命、1歲以下嬰兒死亡率等指標皆呈現明顯差距。

分析各縣市民眾預期壽命,最長壽的台北市82.5歲,花東兩縣僅74.8歲,平均少活7.7年。若將原住民族和台北市民相比,預期壽命又足足短少了13歲。

 

另以死亡率來看,2005年台北市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達每10萬人392.6人,但台東市卻達每10萬人口死亡753.5人,等於比起台北市,台東縣每10萬人多出361人死亡,但去年兩縣市的死亡率差距,已從361縮小為308。

1歲以下嬰兒死亡率也呈現縣市落差,台北市和台東縣2010年的嬰兒死亡率分別為0.38%和0.88%,等於台東縣比起台北市,每千名嬰兒多出4.4名死亡。

台灣民眾健康呈現城鄉、族群落差,進一步分析也發現,花東地區的吸菸、嚼檳榔及過重、肥胖比率,也平均高於其他縣市。邱淑媞指出,這些問題的背後,和教育程度、就業情形、家庭收入等「社會決定因素」息息相關。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社經地位高者因生活條件好,自然不用透過吸菸、嚼檳榔紓壓,生活模式的差異才是健康不平等問題所在,單靠預防保健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