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靜岡縣政府位於天城牧場(静岡縣伊豆市湯之島)的生質能發電模範事業,其發電量遠低於原計畫的預估量。
該生質發電設備是由歐洲引進,因日本溼氣太重,故障頻傳,運轉率也隨之降低。去年的發電量僅達到原計劃的0.05%,相當於41千瓦而已。
靜岡縣於2004年投資約4億5,000萬日幣(日本政府約出資1億6,000萬日幣,靜岡縣約出資2億9,000萬日幣),以設置生質能發電設施。當時號稱再生利用廢棄物進行生質能發電的技術備受矚目,其運作機制係於牛糞尿內摻入超市或學校營養午餐的廚餘,利用微生物發酵產生甲烷,而進行燃燒以發電。
該設施於2005年6月正式啟動,當初設定的發電目標係年間使用920噸的糞尿或廚餘,以產生8萬9,400千瓦小時的發電量。開始營運後隔年的2006年度的總發電量達到了目標值的81%,相當於7萬2,152千瓦小時。不過,之後的發電量逐年減少,2009年度僅達到了目標值的18%,約1萬6,020千瓦小時;2010年因設備故障,幾乎完全停止運轉,該年度的發電量僅有41千瓦小時。結果至目前為止的發電量,沒有一次高於原計劃數值,年間平均發電量只有37%,約3萬3,250千瓦小時而已。
靜岡縣畜產課表示,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瓦斯約6成為甲烷,其中含有微量硫化氫。發電設備故障的原因係因該硫化氫外漏,碰到溼氣後轉變成液體硫酸,並附著到發電機的電氣系統金屬開關等處而導致腐蝕。由於濕氣較少的歐洲沒有這種設備故障的案例,故在推展此發電模範事業之前,靜岡縣所召開的專業會議上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關於去除硫化氫的方法,目前引進的是使用成本較低的微生物進行生物脫硫,但恐無法完全去除硫化氫。
一旦停止生物質能發電後,須等待讓糞尿等發酵之微生物再度繁殖,故重新啟動設備相當費時。因此,頻繁的故障導致運作率降低,發電量亦遠低於原計劃的目標。
靜岡縣的天野弘畜産課長說明,「藉此方法製造瓦斯並不困難,但難以應用到發電上。在現在發生問題的狀況下,此技術並未普及,今後我們會檢視本專案內容,採取因應措施」。
※ 參考資料:讀賣新聞報導
※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