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溪底泥重金屬含量冠全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漢溪底泥重金屬含量冠全台

2011年12月06日
摘錄自2011年12月6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歷年調查顯示,台灣地區27條河川超過1/3底泥受到重金屬嚴重汙染,環保署昨日邀集學者專家研商決議,鎖定淡水河系和南崁溪等11條河川,作為底泥汙染來源及傳輸模式優先調查河域,並找出防治方法。

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基金管理會,昨日針對民國86年起,陸續完成的27條河川底泥重金屬及其他有機汙染物調查結果,邀請學者專家討論後,鎖定淡水河系(含大漢溪、淡水河本流、新店溪、基隆河)、南嵌溪、老街溪、新虎尾溪、濁水溪、急水溪、鹽水溪、二仁溪、愛河、北港溪和阿公店溪等11條河川為優先調查對象。

大漢溪重金屬及生物風險程度,遠較其他河川嚴重許多,底泥銅含量居全台之冠,鋅、鎳含量也居各河川前5名,水中鋅、鎳含量也都是各河川前5名,被列為優先調查首要河川。

土汙基管會執行祕書蔡鴻德指出,大漢溪調查計畫經費約新台幣2千1百萬元,持續進行到民國102年,其他10條優先調查河川的底泥汙染來源及傳輸模式也會陸續進行。

環保署指出,11條河川底泥及水質汙染來源各有不同,大漢溪銅鋅含量偏高,可能與沿岸高汙染工廠眾多,排放重金屬,加上有機物沉積有關,類似問題也出現在南崁溪、二仁溪和愛河等流域。

二仁傒因過去廢五金業聚集,重金屬汙染嚴重,戴奧辛含量也偏高;濁水溪和鹽水溪則是因農藥汙染、皮革廠和畜牧業排放豬糞等,汙染惡化,但確實汙染源必須詳細追蹤調查,才能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