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火星探測器墜毀太平洋 污染風險降至最低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俄火星探測器墜毀太平洋 污染風險降至最低

2011年01月16日
摘錄自2012年1月17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俄羅斯軍方太空部隊和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發表聲明,證實火星探測器福保斯-格朗特(Phobos-Grunt)已化為火焰,燃燒後的殘骸碎片15日墜落在智利西部外海的南太平洋。

聲明指出,殘骸墜毀在智利南部的惠靈頓島(Wellington)西方1,250公里處。俄羅斯軍方太空部隊發言人左洛圖金(Alexei Zolotukhin)先前曾表示,殘骸是在格林威治時間17點45分(台灣時間16日凌晨1點45分)墜落海中。

不過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引述俄羅斯彈道專家說,福保斯-格朗特的殘骸散落在地表更廣大的地區,範圍遠至大西洋地區,並涵蓋巴西的領域,表示殘骸墜落區的中心地點是巴西的戈阿斯省(Goias)。

這艘造價1億7千萬美元的探測器,承載了11公噸的有毒燃料,是有史以來墜毀至地球的最重且最毒太空碎片之一。不過太空官員和專家表示,由於探測器上的有毒燃料以及大部份結構,已在遠離地表的大氣層中燒毀,因此它的碎片墜入地球所造成的風險已降至最低。

俄羅斯是在去年11月9日發射福保斯-格朗特探測器,它原本應飛往火星探險,但升空後卻卡在距離地表206到340公里的太空中,並因地心引力關係而墜毀地球。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已重申,探測器不會造成汙染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