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週 廚餘變沃土
廚餘堆肥在台灣或許已經不是新鮮事,許多社區和環境組織推行廚餘堆肥已行之有年,這樣的風潮在中國各地也吹起一陣熱。過去在北京跟社區居民相處的觀察得知:大家一致認為廚餘堆肥是件好事,但實踐的人少,且總有一堆理由如:容易發生異味、家庭空間不足、害怕招惹蚊蟲…等等,談到讓蚯蚓幫助廚餘堆肥工作,更是讓家庭主婦們面露難色。
嚴格說起來,筆者也沒有任何成功經驗,總是嘴上和紙上功夫多一些。在網上搜尋各式廚餘堆肥的方法令人眼花撩亂、還有各種所謂的特殊菌種購買添加…等等。歷經種種藉口,始終沒有動手實作。
但到了以色列生態社區Kibbutz Lotan,一百餘人居住的社區廚餘通通集中在廚餘回收處,約莫短短一週,8立方米的廚餘箱就已達飽和,而這些廚餘都做於堆肥使用,當然對多數來自城市、僅有知識但未真正實踐過的學員來說,更是絕佳的實驗對象。
來自英國的Lily,家中經營家族農場,算是三代的農場家庭,屬於典型的大規模粗放式農作,有著大批的農作機械和小直昇機來協助照料農場,也與大型的食品公司合作通路。Lily父母已從農場退休,目前主要是由哥哥一手規劃農場運作。Lily一直想改變家庭農場的運作方式,她的反抗方式是在城市中的有機農貿商店任職,也希望透過溝通和分享自己在職場上的經驗讓家庭農場改變經營方式,但最終每次都因理念不同與家人互相叫囂收場,因為她的家人認為女兒完全沒有實作經驗,光靠理念及口說是無法運作農場的。也因如此,實作課程豐富的「綠色學徒營」(Green Apprenticeship),成了Lily學習實踐的第一步,廚餘堆肥對他來說是「終於要開始做了!」
原來廚餘堆肥如此簡單。Kibbutz Lotan的水質及土質條件不利農作,水質鹽分極高,土質在剛開始建立社區時也是一片沙漠。歷年產出的堆肥土(compost soil),一層一層堆疊上去,經過20餘年努力,田園中的土質已經十分優渥,也才有多樣的作物生長。
營隊中,所有學員分做五組,各組自行討論要在廚餘桶中分層堆放哪些物質。廚餘堆肥的簡單原則就是:碳水化合物→氮→碳水化合物→氮…以此類推,可依照空間決定堆放層次數,最後一層則是隔離層(insulation layer)。
每週我們都帶著探針溫度計瞭解堆肥桶內的溫度,有些桶內溫度居然出奇地低(攝氏18度),有些桶則開始作用,可以高達攝氏35度;覺得想一探究竟的,我們會把整個廚餘桶都倒出來和空氣充分混合,順便觀察內部蚊蟲滋生和廚餘變沃土的過程。中期發現效果不理想的,則會視狀況增加碳水化合物或氮,各組還會加入人體尿液,期望趕緊看到肥沃土壤的成果。
生活中哪些物質屬碳水化合物,又有哪些物質屬氮呢?以下簡易表格可以協助辨認,基本上在Kibbutz Lotan的作法,就是一層層堆疊上去,然後等待時間催生沃土,即便在極端(極冷、極熱、極濕、極乾)氣候下也是如此。果然短短幾週成效立見,自己堆肥出的土壤聞起來格外清香芬芳啊!原來廚餘堆肥如此簡單,下次再也找不著藉口拒絕堆肥了!
Carbon-rich,dry |
Nitrogen-rich,wet |
Fall leaves and plants |
Fall leaves and plants |
液態肥:compost tea、weed tea
除了傳統的廚餘堆肥外,還嘗試作了Compost tea and weed tea,簡單說就是液態肥。
一般農事用品店所販售的液態肥都是不自然的化學添加物東拼西湊而成,這些化學肥料雖然短期間餵養作物長大,但就長遠目標來說,化肥不利地力豐腴,同時也大舉消滅土壤中的各種微生物。
Compost tea的作法是將compost soil置入水中浸泡約3-7天即可。在Kibbutz Lotan,人們會使用大型容器,於下方裝置出水龍頭,便可隨時使用這些液態肥,但Compost tea只使用在非食用性的作物、濕潤秧苗土壤或者噴灑在作物表面,以減少有害微生物的影響。
weed tea是另一種滋養土壤及作物的好途徑,和廚餘堆肥一樣簡單方便。在一次的經驗中,以廚餘堆肥製作成的螺旋型菜園,經過幾週的澆灌,漸漸有了雛形,土堆上也長出青青小草,某天我們將這些雜草拔除,隔天把這些小草成束成串地浸泡在水中,經過幾天的時間,浸泡的汁液就成了澆灌菜園的好肥料,也就是所謂的weed tea。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菜園「垃圾」,加以巧妙應用其實都是絕佳的「黃金」。在Kibbutz Lotan,每一份資源都是永續循環再利用的!
魔力種子球(seed ball)初體驗
在Kibbutz Lotan的最後一堂農業課是教我們製作寓教於樂的種子球(seed ball),顧名思義是把種子包在土裡變成一顆小球保存。
別小看這一顆小土球,種子球裡可以保存不同種類的種子,小土團持續提供給種子必要的保護及微生物,如想要加強種子球的堅韌度,還可以加入棉織物或柔軟的小碎紙,或是用小碎紙將種子球包覆起來,以保護種子球在投擲撒種時提供一相對良好的包覆。
此一技術是來自日本自然農法先驅福岡正信(Masanobu Fukuoka),種子球可以適用於多方面的目的,例如:想在沙漠中播種、藉由種植重建生態系、防止昆蟲或動物啄食種子等。種下種子球,直到下雨或大水將外層土壤沖刷露出,並刺激種子生長,而當周遭的生長條件良好時,種子自然會稱開土點裂縫生長。
Kibbutz Lotan一直在使用此方法,當種子球製作完成時,只需要人工像播種一樣投擲在周遭,自然而然,一些閒置空間和空地就漸漸填起了綠意,對成人和孩童而言都是容易理解及實踐的作法。
- 取一保特瓶瓶蓋的種子,可混搭各種種子使用。
- 取五瓶蓋的黏土。
- 取三瓶蓋的堆肥土(compost soil)。
- 取兩瓶蓋的水(水分不夠,可適量再添加)
- 揉捏而成即可產出約十顆種子球,當然覺得圓形太無趣,也可以做成各種形狀的種子球。
※ 參考資料:種子球作法介紹影片
※ 作者以色列之行感謝2012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