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里巴斯 經濟5成靠各國入漁費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吉里巴斯 經濟5成靠各國入漁費

2012年03月02日
本報2012年3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賴春福報導

吉里巴斯位置圖(ccm224提供)2月份,海洋大學環漁系副教授呂學榮在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補助下,前往吉里巴斯共和國進行研究考查12天。最近完成考查報告指出,該國是可能是最先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國土的國家之一,且經濟水域內是高經濟價值的鮪類喜好活動的區域,許多遠洋漁業國爭相入漁,該國之經濟逾五成是依靠各國每年繳納之入漁費。

報告指出,吉里巴斯位於赤道附近,東臨國際換日線,是世界上最早迎接曙光的國家。由33 個小島組成,國土總面積約800 餘平方公里,由西向東可分為吉爾伯特群島(Gilbert Islands)、鳳凰群島(Phoenix Islands)和萊恩群島(Line Islands)三大島群,經濟水域高達350萬平方公里。吉國以偏遠的地理位置得到「世界的盡頭」的稱號,並有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島等著名的特色。

不同於火山島及大陸國家,吉里巴斯是由太平洋中數個環礁島所組成,平均海拔高度低,有著陸域面積狹小、不易蓄積淡水及缺乏土壤等缺點。

在外來文明衝擊下,首都塔拉瓦人口密度飆升,但當地缺乏技術及資源發展各式產業,國民失業率超過50%,也因此造成許多人為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協會資訊統計,在2009 年世界國家碳足跡第215 名的吉里巴斯,卻早在聯合國1989 的報告中就被指名為將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脅。

報告指出,吉國經濟海域內的鮪魚資源主要被遠洋漁業國家所利用,資源擁有國的主要利益來自入漁費收入,外國漁船的入漁執照費是吉里巴斯最主要的經濟收入。吉里巴斯為我國在南太平各國最重要的漁業合作國家,2010 年我國鮪漁業在吉里巴斯入漁情形為,鰹鮪圍網船26 艘、大型鮪釣船46 艘,是此區域最多入漁船數的國家。位於經濟海域內的鮪魚更是吉國的經濟支柱,吉國的經濟海域範圍達350 萬平方公里,一年鮪漁船執照收入達2~3 千萬澳幣,佔政府收入的半數。

報告指出,鮪魚及海洋中其他魚類是吉里巴斯的主要食物,在塔拉瓦停留期間,餐館、居家的菜餚的肉類都以鮪魚為主。當地消費的鮪魚完全來自國內小規模的沿岸捕撈業,與外國漁船之漁獲無關,足以供應島民日常食物所需,自給自足。以小船(配備舷外機)在沿岸海域捕撈洄游性鰹魚、鮪魚、飛魚及珊瑚礁魚類為主,最主要的漁具是一支釣及刺網。漁業之規模很小,每個漁戶每日撈捕當日銷售完,並沒有集中的魚市場,多在村落之路邊擺攤,直接銷售給附近住家之居民。故以目前吉里巴斯之人口及社會狀況,以及長期以來的居民生活方式,漁業大致仍能自給自足。

報告指出,投資當地的漁業,包括養殖與沿岸撈捕加工,必須以國外市場為目標,且價格必須能夠有競爭性。如何降低成本成為赴該國投資最大的困難,除夏威夷外,吉國與主要消費市場距離遙遠,所有生產物資依靠進口,成本高於任何其他地區。

在吉里巴斯Temaiku 的EcoFarm Production 虱目魚養殖,由於日本的鮪釣與鰹竿釣漁船在吉國水域作業數的逐漸減少,活餌供應需求不再,市場限縮在食用市場。另外,受限於魚苗必須靠天然苗,自2002 年至今,年產量最高還不到20 噸,2011 年剩下約4 噸的產量。

呂學榮參訪期間赴國合會技術團在Ambo 的虱目魚繁養殖場,得知該場目前已成功培育母魚至第六年,可望在一年內有人工魚苗的產生,未來將可供應大範圍的養殖需求,可突破EcoFarm 的產量瓶頸。但更需要解決的是市場的問題,如何增加擴展加工與外銷管道,以及與鮪漁業結合,增加活餌供應上的需求,例如竿釣與中小型鮪釣的引進,甚至CCPL 的合作等,是未來虱目魚養殖能否發展的關鍵因素。

報告指出,除了虱目魚養殖之外,吉國廣大的潟湖區,尤其北塔拉瓦等島嶼有潔淨廣大的淺海域,發展高經濟價值的養殖物,例如海參與海藻,銷售至華人市場,亦可製造就業機會,創造高的經濟收益。

※ 同步刊載「台灣水產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