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樹再植樹? 環團要求先護樹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砍樹再植樹? 環團要求先護樹

2012年03月10日
本報2012年3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環團於植樹節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與其砍樹再植樹,不如保護現有樹木,將植樹節改成護樹節。植樹節將至,綠色陣線協會、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台灣生態學會等數十個保育團體與跨黨派立委於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森林濫墾、超限利用、外來種入侵、行道樹濫剪、開發案大量砍樹以及林業政策等問題,要求將「植樹節」改名為「護樹節」,2012年為護樹元年,並推動護樹相關立法。

山坡地超限利用林務局管理消極

植樹節前夕,環保團體為樹木請命,提出全民監督民意代表不當關說,政府機關嚴格執法改正濫墾、濫建情形。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提供相片指出,台東長濱鄉的原始樹種被使用農藥年年春導致死亡,居民再移除 種檳榔樹,這種超限利用農委會並未積極處理,導致森林逐漸消失,各縣市違規利用土地清查結果績效統計,宜蘭縣改善情況高達94.86%最好,而苗栗縣、台 中縣、台北縣、嘉義縣、南投縣卻低於50%,甚至南投縣政府只有18.61%。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指出,林務局對於山坡地超限利用之執行消極,導致原生林變成檳榔林。

環保團體表示,土地公比人會種樹 林業政策應全面檢討。人類應尊重自然演替的機制,避免人為干預。然而迄今政府山坡地造林政策,仍偏重人為植樹,而非補償造林地上既有之次生林或原生林,政府應全面檢討林業政策,依據國土計畫及氣候變遷重新畫定環境林與經濟林。

苗圃不健康成為病毒溫床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參訪各地林管處苗圃後發現,各地苗圃育苗管理不足,育苗過程不健康,種植之後,反而是散播病毒。其中有部份病蟲害種類相當嚴重,甚至有可能是新的病蟲害,例如烏石坑的牛樟縮葉病至今未見報導,危害之病原種類亦不明;花蓮林管處苗圃馴化場則有疑似褐根病病徵之病株,已造成當地部份牛樟感病死亡;八仙山苗圃的部份,部份牛樟植株感染嚴重的炭疽病;而相關部門皆未進行追蹤調查。

「以往以為林務局是專家,花了1億7千萬元以上育苗,結果只是增加病毒株。」林長茂說,有心的民間單位為了救一棵樹甚至花了450萬,桃園老樟樹花了350萬。若不擴散原應很健康的棲地,事後花再多錢也無法防治,永遠有救不完的樹,要求林務局苗圃應有出苗檢疫的管理機制,並以本土植物育苗為優先。

林務局花公帑帶頭種外來種

行道樹在重重桎梏下再加上未養護,即使是縣長種下的台灣肖楠,仍難逃萎縮命運。(攝影:蔡嘉陽)根據台灣生態學會的調查,被視為土肉桂苗木的陰香是台灣最具侵略性的外來引進樹木,目前在台灣各地的公園、行道樹、私人庭園或造林地都當作重要的造林木。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表示,林務局分不清土肉桂和陰香,讓廠商魚目混珠,大規模種到台灣山區,1棵陰香1年可產生44000棵種子,而且會與本土樹種競爭,等於是為台灣山林造災。

另外中國的翠柏也被當成台灣肖楠,數百萬棵翠柏等著種植,而此等入侵種問題未受到重視。

環保團體也指出林務單位雖說要「適地適種」,卻不但未根據台灣氣候、日照、海拔、地形型態詳細調查各地適栽種樹,以致於將西部的樹種種到東部、低海拔種到中海拔。

而林務局獎勵造林樹種及每公頃栽植株數基準,不乏外來樹種,並大面積種植單一樹種,這將使得所形成的生態環境脆弱,無法提供各類動物所需的生長環境,環保團體批評是非常嚴重的錯誤觀念;此外,近年來林務局鼓勵混林,卻未提出混林的樹種選擇,令人擔憂。

行道樹不當修剪與養護造成危樹四伏

不當修樹導致行道樹如危樹,風一來就被吹倒。(圖:晁瑞光)而在都市周遭的行道樹也問題重重。台灣生態學會理事張豐年也指出各管理單位缺乏樹木專業考量,因而發生許多樹木受虐憾事,並因修剪不當,以至於危樹處處,造成街道、校園充滿危機,而造成錯誤的是不當的修剪。

另外,植樹時未將套袋解開,使樹根無法開展生長而倒伏、修剪時將樹木斷頭或不當斷枝,使病菌由傷口入侵,造成樹勢衰弱而死亡、為景觀營造而覆土或鋪設花台、柏油或水泥,導致樹根無法呼吸、除草時傷到樹皮,使病菌入侵,也都是常見的錯誤作法。

「問題出在未將樹當成生命對待。」張豐年說,在這種思維下,樹木處境堪憐。

環保團體要求全面檢討現行樹木修剪及養護規範,及執行面問題,訂定中央層級之樹木保護相關法規。台南社大晁瑞光即建議,政府應交代清楚種樹的目的是為了國土保安或經濟效益,而中央應制定應基本規範,落實友善環境及樹木保護。

開發案砍樹大宗應依照環評精神保留綠地

還記得松菸最後一棵老樟樹嗎?2009年228移植現場。看著溫炳原歷經一夜的抱樹行動(此刻仍待在樹上),游藝(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召集人)對著老樹悲從中來,泣不成聲,潘翰聲在一旁陪伴。近年來大規模的開發案及土地重劃案在各地如火如荼展開,使得原本綠意成蔭的的樹林轉眼成空,又因移植過程粗糙使得樹木銀行變成樹木墳場。台北市松山菸場、花博展場、客家「公園」被移除樹木就超過1600棵;新北市江翠國中,台南紡織廠為開發商場,台中市13期、14期重劃區內都是類似的案例。松菸聯盟游藝拿著最近移植到樹木銀行的照片,顯示幾年來樹況慘不忍睹。

環保團體表示,樹木是城市中珍貴的綠資產,面對氣候異變的挑戰、城市保水及熱島效應,都市公園及綠地,提供了調節微氣候及防災的機制。

潘翰聲抨擊,每年企業以種樹行為開發行為補償,以為種1棵樹足以補償被砍掉的樹。城市中大大小小的開發,也不斷影響周遭的樹木,他建議,將植樹節改為護樹節並且制定植物保護法或護樹法。

環團也要求開發案應依「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19-1條進行規劃,儘量保存並有相當比率之森林綠覆面積,開發基地動植物生態豐富者,應予保護,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林務局:落實分區經營、種本土樹種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針對環團提出的質疑一一作答。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表示,苗圃管理是新苗進入苗床時,管控土壤跟樹種,此外還會請學者專家每3個月進入苗圃巡查。樹種魚目混珠的事情,事後已在各林區管理處辦講習,廠商也已處罰,將來不會再發生混淆。牛樟800-1800公尺生活健壯,但常有民眾來索取用來種在海邊甚至在低海拔,觀念需在澄清、教育。

目前林務局每年約種7091公頃,1000多萬棵,至於存活率,楊宏志說,廠商必須保證山坡地80%、海邊70%,第一、二年必須補植,3年交地必須達70%,之後交由土地管理單位管理。

稍後林務局也以新聞稿回應,將落實林地分區經營,並於2004年完成劃設「自然保護區」、「國土保安區」、「林木經營區」及「森林育樂區」等4區,「自然保護區」及「國土保安區」面積佔林地的80%;國內造林也會優先種植本土原生樹種。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