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311日本大地震周年,台灣媒體有許多關懷的聲音,但可能資訊有限,反而有些失真或誤導。先前日本知名媒體人池上彰在電視的評論中指出,這次震災損害世界重視的原因之一,是東北地區影響了許多國家的生產供應鏈,當然這次也因牽扯到核電廠安全的敏感議題令人格外關注;另外其他節目的評論也提到,事實上海地和印尼的海嘯傷害,遠超過這次日本的規模 ,這兩個國家雖然已經經過數年,現在仍在努力重建中,但似乎經過一段時間後,就較不受世間關注。本篇譯介日本每日新聞社論,相信不僅對日本政府,對台灣民眾也有一定的啟發。
311東北大地震是一場空前未有的悲劇,但震災發生後,國際社會對於日本的各種支援,幫助我們走出困境並給予了我們無比的勇氣。回想起這些點滴,我們想重新思考在這個互助共存的世界上,日本今後究竟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所體驗的這個大地震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以下述兩個觀點來看係彼此相連,且國際社會面臨的危機並非只是單一國家的問題。
「人類的安全保障」才是重點
將我們串聯在一起的其中一個要因是超越國境彼此互助的羈絆。地震及海嘯等自然災害不知何時會從何處伸出魔掌,所以我們不該認為災害與自己無關,當其他國家受難時,正因為有眾多的國家和人們積極地伸出援手,受災國才有辦法從逆境中站起來。
另一個要因是危機的連鎖效應。核能事故爆發後,輻射能會超越國境擴散到其他區域。此外,如同日本的震災和泰國的洪水般,當一個國家發生重大事故或災害時,會導致全球經濟暫時麻痺,因此難以將危機封鎖在單一國家內。
既然如此,我們的首先要務應是給予飽受自然災害及貧苦的開發中國家更加充實的支援管道,盡量減少不合理的死亡發生,協助其國家建設。
當我們思考此互助合作的羈絆時,我們必須留意日本這個國家的特殊性。日本是世界第3經濟大國,也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生活便利指數在全球也是少數名列前矛的國家之一。但另一方面,也沒有任何一個先進國家如同日本般,有1億的人口住在火山列島上,身陷地震及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危機中。
依據防災白皮書的統計,自1978年到2002年的25年間有9成以上因自然災害死亡的人數都集中在開發中國家。災害對貧困國家造成的損害甚鉅,如2004年位於加勒比海上的格林納達,因颱風侵襲造成的經濟損失達該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倍,同年受到印度洋大海嘯肆虐的馬爾地夫之災害損失額度超過該國每年GDP的60%。此外,依據某個統計,1980年至2000年的自然災害所引起的年間平均死亡人數,以衣索比亞的1萬4000餘人為最多。311東北大地震的死者竟超過這個人數。
身為經濟大國且和開發中國家同遭自然災害重創的日本,應可說是先進國家中最能理解開發中國家的苦難並具備支援能力的國家。
311東日本大地震後,年間生活費低於750美元(6萬日幣)的最貧困國家中,共有25個國家對日本伸出了援手。我希望我們將這份感謝銘記在心,今後以救援國的角色,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我們必定用心體會並實踐「人類的安全保障」。日本在經歷這次的震災教訓後,這個想法應可成為國人共鳴的國家理念。
為此,我們建議政府將海外發展援助(ODA)金額提升到「國家預算的1%」。目前的ODA金額是5621億日幣(依據2000年預算案),占高峰期的50%;也就是說將這個金額增加到預算的1%(約9000億日幣)。
將預算的1%編列為ODA
ODA金額的「1%目標」不僅可解決開發中國家的貧困問題及縮小其貧富差距,也可以強化全球和日本的互助合作關係,增加更多的國際友人。
災害會加快貧困的腳步,而貧困會成為地域糾紛及恐怖組織等犯罪的溫床。杜絕這些惡根,協助開發中國家脫貧致富,最後將會促進全球的豐饒和穩定。對缺乏能源資源的通商國家・日本而言,這是個卓越且實際的生存策略,同時也是對安全的保障。
對一連串危機連鎖的對應,包括核能事故在內是重要的課題。日本在經歷廣島、長崎及福島核能事故等一連串的悲劇後,對全世界說明事故的實際狀況,並致力不讓事故擴大的投入,應可算是對國際社會的貢獻。
本月下旬在首爾將召開第2次的核能安全保障高峰會議,屆時野田佳彦首相也將會出席。假設核電廠遭遇恐怖行動的安全確保將是核能高峰會議的一大議題。核能恐怖行動的議題多半注重於如何預防,但如何將恐怖攻擊後的受害情況降至最小程度,及如何加快受創設施的復原工作也須一併列入討論。
日本除了探討核能事故的原因及研究因應措施外,諸如事故後發生了什麼情況,東京電力公司及政府的對應方針究竟哪個環節出錯等消息,都應盡可能地公開給外界了解,並廣泛徵詢海外有識人士的意見。對於事故消息的延誤傳達,中央指揮命令系統的混亂情況,危機管理體制的漏洞等問題都不該隱蔽,並公諸於世;針對改善措施也必須據實檢討。在引發如此大規模的事故後,和全世界共同記取失敗的教訓,也應是政府重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