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部拒絕公開多氯聯苯調查結果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環保部拒絕公開多氯聯苯調查結果

2012年04月02日
本報2012年4月2日台北訊,葉人豪整理報導

台灣的油症受害者即是多氯聯苯中毒中國民間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日前向中國環保部申請「2010年的8個重點省份非電力行業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及其廢棄物清單調查結果」資訊公開,結果政府以「過程性資訊」為理遭拒。他們表示,該資訊基本上是環保部發佈的《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所列內容,不解當局為何拒絕公布,正研究是否提起行政訴訟。

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指出,多氯聯苯(PCBs)是全球禁止生產、且要最終消除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之一。著名的日本米糠油事件和台灣油症事件,就是因為管理不慎導致多氯聯苯污染食品而造成。PCBs因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耐高溫性,曾大量用於電力設備,包括電力電容器和變壓器。1965年到1974年間,中國共生產了47萬台含PCBs電容器。 1991年,環保部禁止生產和使用含PCBs的電容器,並對廢棄產品進行封存。這項工作也被寫入了《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中。

但中國含PCBs電容器的管理情況仍然堪憂。原鐵道部四川資陽機車廠的電工郭汝中反應,該廠曾使用過大量的含PCBs電力電容器,且由於認識不足和管理不當,工人在修理電容器的過程中曾暴露於高濃度的PCBs。此外,電容器的隨意丟棄和處置也導致PCBs大量洩露進入周邊環境,因此極有可能是造成工人們罹患癌症和其它嚴重疾病的禍因。

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毛達前往資陽實地考察和查閱科技文獻,證實郭汝中所反映的問題確實存在。他認為:「資陽的PCBs污染問題被埋沒了20年,至今當地土壤中仍含有高殘留度的PCBs。更讓人遺憾的是,各級政府,包括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其實早就瞭解此事,正因為缺乏更多的知情者和外部干預,問題才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和解決。環保部若再不帶頭正視PCBs污染的歷史和現實,主動公佈調查資訊,主動接納公眾參與,類似的悲劇可能會繼續在其他地方上演。」

在紹興市政府網站上,一份名為《紹興市多氯聯苯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提供了截至2009年12月該市封存點的情況:「該位置是一服裝店。店面是6層樓中的一樓,上面有居民居住」、「離最近的居民區約有70米」、「所在地周邊現已被房地產開發」、「約40台電容器被直接埋於水塘中,現水塘已被填平」等。然而從官方的公開的資訊,無法獲得關於更多地區多氯聯苯的情況。

「《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環保部公開表明『完成了8 個重點省份非電力行業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及其廢物清單調查』。因此我們才提出申請」達爾問成員王秋霞介紹。

環保部拒絕公開的回覆中,援引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政府資訊依申請公開工作的意見》第二條:「行政機關在日常工作中制定或者獲取的內部管理資訊以及處於討論、研究或者審查中的過程性資訊,一般不屬於《條例》所指應公開的政府資訊」,以此拒絕了環保組織的申請。

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李娟律師解釋:「達爾問所申請的是環保部公報中所提及的環境調查結果,也是中國履約計畫的階段性成果,不應屬於『過程性資訊』」。

《中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中行動目標之一為「鼓勵公眾參與」,包括「提高履約的管理和執法的規範化和透明度,接受公眾監督」、「透過網路、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宣傳履約成果,鼓勵公眾參與履約成效的評估」。「環保部這樣的回復顯然違背了計畫」,王秋霞表示。

作者

葉人豪

喜歡爬山、走路,年輕時走了一半的百岳,還跟女友一起徒步環島。現在女友變成老婆,是個要顧家但又想到處跑的猶豫青年。